《甲文编》332页《汉语字形表》304页《说文》157页《隶辨》211页
会意字。本从网,从隹。“网”像捕鱼及捕鸟兽的网形,“隹”(zhuī)像鸟形。本义是捕鸟用的网。后来为了明确字义,又另加意符“糸”(mì,本像丝线形),写作“羅”(罗)。《诗·王风·兔爰》:“雉离于罗。”(雉:野鸡。离:通“罹”,遭遇,落入)《尔雅·释器》:“鸟罟谓之罗。”在战国文字中,“羅”字的偏旁“网”有被省略为“冈”的,其实早在商代甲骨文中,“网”字就有这种写法。由于秦代篆文“羅”字的笔画圆转,不便于书写,所以人们便把偏旁“网”的外框缩短,把里边的两个“㐅”变为两横一竖,“网”就变形为“罒”。同时把偏旁“糸”和“隹”中的环形笔画变成折线,把半圆形笔画分解成两笔。由于“羅”字的笔画较多,不易书写,到了元代出现了简体字“罗”,保留了上部的偏旁“罒”,而根据草书“羅”字的写法,左下角的偏旁“糸”形似“夕”,便把下部的两个偏旁用一个“夕”代替了。新中国成立后简化汉字时,正式把“羅”简化为“罗”。(张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