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文编》439页《战文编》749页《说文》235页《汉印徵》11,11页《篆隶表》806页
形声字。从水,自声。始见商代甲骨文,用为地名。《说文》:“洎,灌釜也。”朱骏声通训定声:“谓以水添釜。”《周礼·秋官·士师》:“祀五帝,则沃尸;及五盥,洎镬釜。”郑玄注:“洎,谓增其沃汁。”又,《玉篇·水部》:“洎,肉汁也。”《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御者知之,则去其肉,而以其洎馈。”又,《广韵·至韵》:“洎,润也。”《管子·水地》:“越之水,浊重而洎。”又,《集韵·至韵》:“洎,及也。”《庄子·寓言》:“后仕,三千钟而不洎,吾心悲。”又,水名。(王逸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