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翊 |
字源 | 初为象形字,殷商甲骨文借用羽片纪时,羽与翌为鱼职旁对转。后为表意明确,增加了意符兼音符日,日与翌同为舌面音,遂成形声字。或加意符兼音符立,立与翌同为舌音,缉职通转。立或作大,系缺刻造成。再后来加日且加立,西周金文也有此结构,但应用不广。商代以独体象形的借用与立旁翌应用最广。战国时代承用了此种结构,不过借用的羽片状构件被象形的所取代。《说文》肯定了这种结构,隶变后楷书作翊或翌,主要是小篆的笔势变化。《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以翌为正体。其本义最初指来日,可以是次日或更长的时间,与后代之专指第二日不同。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