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文编》250页《汉语字形表》129页《类编》230页《说文》75页《汉印徵》卷4,4页《篆隶表》235页
会意兼形声字。西周金文作从羽﹑从隹,隹亦声。隹是鸟之象形,表示翟的本义与鸟有关且表音,翟与隹并为舌音。本义是长尾野鸡。《山海经·中山经》:“(女几之山)其鸟多白鷮,多翟,多鸩。”引申指雉羽,古代乐舞所持。《诗·邶风·简兮》:“左手执籥,右手秉翟。”引申指雉服,以羽为饰或图案。《诗·鄘风·君子偕老》:“玼兮玼兮,其之翟也。”引申指教羽舞的小吏。《礼记·祭统》:“翟者,乐吏之贱者也。”以上读dí。通“狄”,指古代北方的部族或地区。《国语·周语上》:“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翟之间。”《左传·僖公二十九年》:“会王人﹑晋人﹑宋人﹑齐人﹑陈人﹑蔡人﹑秦人,盟于翟泉(《公羊传》作“狄泉”)。”姓氏,读zhái。通“礿”(yuè),夏祭。史喜鼎:“史喜乍(作)朕文考翟祭,氒(厥)日唯乙。”通“易”,交易。《吕氏春秋·高义》:“义翟何必越,虽于中国亦可。”(张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