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文编》377页《金文编》644页《说文》187页
形声字。从卩,必声。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𠨘与佖本盖一字,亦卶侈之比。佖者威仪也。《诗·卫风·淇奥》:‘有匪君子’,《韩诗》作‘有𠨘君子’,正谓其威仪耳。”文献用𠨘处仅此一见,无法证明其本义为何。《说文》训𠨘为“宰之也”,难于理解。裘锡圭《释柲》:“第三﹑四期卜辞里的‘𠨘’字常见,好像都是用作表示时间关系的介词的。‘必’‘比’古音极近,‘𠨘’似应读为‘比’。《孟子·梁惠王下》:‘比其反也’,《音义》:‘比,及也。’《论语·先进》:‘比及三年’,《皇疏》:‘比,至也。’……三四期卜辞的‘𠨘’(比)大概也都应该当‘及’‘至’或‘临近’讲。”显然甲骨文𠨘字这种用法虽然很早,但绝非本义,这种用法的𠨘字只能是一种假借用法。甲骨文和《诗》中的𠨘字用法都与𠨘字形体结构联系不上,因此其本义不详,只能待考。(周宝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