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jiù群纽、之部;群纽、宥韵、巨救切。

《甲文编》180~181页《金文编》260页《古文典》176页《楚系简帛》311页《战文编》236页《说文》77页《篆隶表》242页《隶辨》621~622页

形声字。从萑,臼声。臼为舂米具石臼之象,于旧表音,旧与臼并为群纽,之幽旁转。旧的源头﹑声首﹑初文为臼,见于甲骨文偏旁。古初以臼为旧,后乃为造今字。中山守丘刻石“臼𨟻”即“旧将”,是其证。商代甲骨文已出现此字,时主流结构是从萑﹑臼声,非主流结构则为从隹﹑臼声。西周春秋传承商代主流结构。战国时一方面沿袭商﹑西周﹑春秋以来的主流结构,另一方面,对商代从隹﹑臼声的字也有传承,有的还在隹顶﹑臼足各加一条横线为装饰。还有一变是形旁“萑”易作“鸟”,属于形义相近相关的偏旁更替。《说文》采纳了前代主流结构,同时还收了一个“从鳥,休声”的异体,此异体可以视作战国时从鸟﹑臼声字声旁更替(休与臼并为牙音或喉牙相转,幽部)。隶变后主流结构楷书作舊,主要是小篆的笔势变化,简化作旧。非主流结构则作“(韩勅碑)﹑“(白石神君碑)﹑“(张迁碑)﹑“”﹑“”等,皆俗体。魏晋以迄隋唐,碑刻中尚有“”﹑“”﹑“”﹑“󱪎”﹑“”﹑“”﹑“”﹑“”﹑“”﹑“”﹑“”﹑“”等,亦皆俗体。不过在这些俗体中,产生了简体“旧”。“旧”始见于三国魏高贞碑与北魏元谭墓志,乃构件“臼”的讹变。至元代“舊”恒假作“臼”,于是元刊《京本通俗小说》遂以“旧”为“臼”(舊)。现代整理汉字时,取以为简化正体。《说文》本义是“𨾦旧,旧留”,即猫头鹰。假借作时间长的。《殷契粹编》233:“叀旧豊(醴)用?”引申指交往深﹑声望高的。《前编》4.15.4:“我家旧老臣亡害我?”盠驹尊:“王弗望(忘)厥旧宗小子。”引申指非新的,故旧的。《京都》2062:“丧(地名)旧田,不受又[年]?”《诗·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引申指长久的。邾公华钟:“昚(慎)为之名(铭),元器其旧,哉(载)󶈍(眉)寿。”地名。《金璋所藏甲骨卜辞》574:“癸未卜,在旧贞:王步于㳚,亡灾?”通“”,舅父。汉京兆尹樊陵颂碑:“同体诸旧,兆萌蒙福。”通“”,密切。汉刘向《说苑·贵德》:“无变旧亲,惟仁是亲。”(张标)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8: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