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编》206页《汉语字形表》118页《楚系简帛》258页《战文编》191页《篆隶表》205页《说文》66页《马王堆》122页
形声字。从殳,医声。殹字在西周﹑春秋金文中已经出现,基本结构与《说文》无别。只是构件矢写得过于草率作,易使人误认为大,非矢。战国时一个显著特点是攴旁大量使用,代替殳旁(攴与殳属于形义俱近偏旁之互易,古文字中屡见),个别的追求奇特,将左声右形的并列结构变作包容结构。后许慎对结构作了厘定统一,但隶变时仍是从殳从攴的并见。楷书从《说文》作殹,主要是笔势变化。《说文》本义是“击中声”,其在“醫”字内言“殹,病声”,即病苦之呻吟声,乃引申义。以上二义于古文献中未见用例。最常用的是假借为语助词,用于句首。王子午鼎:“殹民之所亟。”用于句尾,同“也”,秦汉此种用法非常多。云梦秦简《法律答问》:“今乙贼伤人,非盗牛殹。”新郪虎符:“燔𤎩事,虽母(毋)会符,行殹。”马王堆汉墓帛书《胎产书》:“故人之产殹。”又《经法》:“生法而弗敢犯殹。”通“翳”,姓氏。格伯簋:“格伯𬩝殹妊彶(及)仡人从。”(张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