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晓纽、鱼部;晓纽、姥韵、呼古切。

《甲文编》224~225页《金文编》334页《金文编》335页“虩”字偏旁《战文编》314页《甲金篆》317页“𧇒”字偏旁《说文》103页《睡甲》72页《马王堆》199页《汉印徵》卷5,8页《甲金篆》317页

象形字。像虎形,巨口锐牙,利爪长尾,身有花纹。都是头上尾下的竖写。“虎”字始见于商代。殷商后期,已经有一些很省简的写法,以一单线条代表有花纹的身躯,这成为入周以后的基本形式。西周逐渐省去利爪形,西周中晚期省去后腿形,而且长尾不再上翘,虎头下如同是个侧人形。至战国中晚期,秦系文字断成上下两块,下部有两种形式:其一,从晚周和春秋成“人”形,小篆从之;其二,变成“”形,秦隶从之。春秋早期还可以见到承西周未省后腿的形式,战国晋系文字仍有这种余脉。虎头形变化过程参见“”字条。秦后,两汉至魏隶书都承秦隶,下部作“”或“”,楷书作“𧆞”;另有楷书“虎”字虽于汉隶无征,却本于小篆。唐代正定文字,以“虎”为正体,“𧆞”为异体,此后,“𧆞”字渐废,仅用于书法艺术。《说文》:“虎,山兽之君。”本义是被称为百兽之王的猛虎。《合集》10199:“壬午卜,𡧊贞:‘隻(获)虎?’”(金国泰)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8:4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