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文编》362~363页《金文编》614页《战文编》592页《说文》176页《篆隶表》614页
形声字。《说文》:“允,信也。从儿,声。”,后世通作以。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允”字条后姚孝遂按语:“篆文允字从,乃形体之讹变。金文﹑石鼓文已讹为从。段玉裁以为‘’非声是也。但谓‘,用也,任贤勿贰,是曰允,此会意字’。徐灏已非之。卜辞皆用为验辞,其义为‘信’。”信,为确实之义。甲骨文允字习见,皆用为确实之义。西周金文﹑西周文献允字也用为确实之义,如:班簋铭文:“允才(哉)。”《诗·大雅·公刘》:“度其夕阳,豳居允荒。”《诗·周颂·时迈》:“允王维后”。可见,允字用为“确实”之义是商周时代已经通行的词义,而且是最早的词义。也许“允”字的原始构形之义与“确实”﹑“诚实”之义有关,但无法证实。允字甲骨文形体上部所从确实不是(﹑以)字,构形之义不明,西周早期金文开始向(以)形体讹变,西周晚期至春秋时代的允字上部确实已讹变为,应该承认《说文》篆文允的形体确实是从声的形声字,是直接继承春秋秦国金文形体而来。允字原始构形之义不明,因此其本义也不详。(周宝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