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文》131页
形声字。从貝,占声。本义是典押,典当。《说文》:“貼,以物为质也。”《玉篇·貝部》:“貼,以物质钱。”《南齐书·虞愿传》:“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貼妇钱。”《旧唐书·李峤传》:“天下编户,贫弱者众,……亦有卖舍貼田,以供王役。”又指粘,黏附。《正字通·貝部》:“貼,黏置也。”宋沈括《梦溪笔谈·技艺》:“每字有二十余印(指字模),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貼之。”引申指挨近。《正字通·貝部》:“貼,依附。”宋史达祖《双双燕》:“爱貼地争飞,竞夸轻俊。”又引申指补助,补贴。《西游记》第三十五回:“快快的送将出来还我,多多貼些盘费。”新中国成立后,“貝”简化为“贝”,“貼”类推简化为“贴”。(冀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