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jiǎn精纽、元部;精纽、狝韵、子浅切。

qián从纽、元部;从纽、先韵、昨先切。

《金文编》84页《包山》19页《说文》91页《睡甲》17页《甲金篆》275页

形声字。本作“歬”。甲骨文本从止,凡(古盘字)声,又或追加行旁(后世行旁省)。因古凡﹑舟字形相近易混,金文习从舟而为小篆所本,《说文》误以为“不行而进谓之歬,从止在舟上”。“歬”字本义指前进。“歬”在甲骨文中多用其假借义,表人名﹑地名。《合集》3207:“御子歬于父乙。”子歬,人名。金文中,“歬”多用其引申义,表时间,与“后”相对。㝬簋:“其各歬文人。”秦简文字又或追加刀符而为从刀,歬声,用表以刀齐断义。汉字隶变之后,上部止写作“䒑”而为今字所本,“歬”形遂废。“前”字本义指以刀齐断,乃剪字初文(参见“”字条)《字汇·刀部》:“前,即剪也。”“前”还可读若“翦”,用表浅黑色。《周礼·春官·中车》:“木路,前樊鹄缨。”郑玄注:“前,读为‘缁翦’之‘翦’。翦,浅黑色。”“前”字还可假借为前进义。《广雅·释诂二》:“前,进也。”《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由前进义可引申为引导。《仪礼·士虞礼》:“祝前尸出户,踊如初。”郑玄注:“前,道(导)也。”“前”可引申为表时间或方位,与“后”相对。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43:“慎前虑后。”《礼记·檀弓上》:“我未之前闻也。”《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又可表面前﹑跟前。《汉书·严助传》:“事效见前,故使臣助来谕王意。”颜师古注:“见,显也;前,目前也。”亦可引申为先﹑预先。云梦睡虎地秦墓《日书》1133:“有疵于前。”《正字通·刀部》:“前,先也。”还可引申为“未来的”之意。如前景﹑前程。《旧五代史·冯道传》:“时有周玄豹者,善人伦鉴,与道不洽,谓承业曰:‘冯生无前程,公不可过用。’”《宋书·雷次宗传》:“犬马之齿,已踰知命;崦嵫将迫,前途几何?”(章秀霞)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22: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