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āi见纽、微部;见纽、皆韵、古怀切。
《类编》190页“羞”字偏旁《古文典》738页《说文》77页《马王堆》145页《银雀山》136页《隶辨》105页
会意兼形声字。从(古文别)﹑从𦫳,𦫳亦声。表意偏旁像二人背离形(参前“𠧞”字条),表示乖的本义与离违有关。形旁兼声旁𦫳像角枝歧出,表示乖的本义与离异不一有关且表音,乖与𦫳声韵并同。乖的源头﹑声首是𦫳,见于商代甲骨文偏旁,估计当时已是独立构件。其与构件“八”(《说文》训别)结合而成会意兼形声之。《说文》将构件“八”繁化作,实乃二人相背之“北”的省变(甲骨文可证,见“𠧞”字;汉隶亦可证)。隶变时,(别)字回归古初之形,作,﹑皆二人相背;作则“北”之衍。构件“𦫳”始作﹑,继之作﹑。楷书作乖。或作𠁬,乖伯𣪘之隶定,见《汉语大字典》,乖之异体。《说文》本义是“戾”,即背离,不协调统一。《左传·昭公三十年》:“楚执政众而乖。”引申指分别﹑离别。南朝梁任昉《与沈约书》:“将乖之际,不忍告别。”引申指差别﹑不同。晋葛洪《抱朴子·外篇·辞义》:“五味乖而并甘。”引申指乖僻﹑反常。《礼记·乐记》:“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孔颖达疏:“乱世之时,其民怨怒,故乐音亦怨怒流亡,由其政乖僻故也。”引申指差错。《后汉书·郭玉传》:“针石之间,毫芒即乖。”俗语称乖巧。《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花两个钱,叫他学些乖来。”俗语又指小孩听话,可爱。金文用作名字。乖伯归夆簋:“乖白拜手𩒨首天子休。”“乖白”为其字,“归夆”为其名。(张标)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