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从纽、之部;崇纽、志韵、𬬺吏切。
zì精纽、之部;庄纽、志韵、侧吏切。
《甲文编》127页《金文编》198~200页《类编》62页《汉语字形表》115页《古文典》106~107页《说文》65页《战文编》185~186页
会意字。商代甲骨文作从又持中,又为手之象形,中为猎具,手持猎具会治事意。事与史同源,在甲骨文原本一字,到西周时,事开始从史中分离出来。构件“又”没有变化,猎具形的构件或一般作,个别的繁化作或。春秋石鼓文作,与小篆结构已十分接近。战国时异形严重,构件“又”变化小,变化大,主要有四种情况。(一)与石鼓文结构基本一致,潦草的或作﹑,发生笔势变化。(二)与《说文》古文的形体接近,猎具上多衍出一横笔。(三)构件又作寸或攴,属于形义相近构件的通用。(四)构件猎具中的作﹑﹑﹑等。其中第一种情况代表着主流,《说文》据此整理作“从史之省声”是理据重构,其实是手持变形的猎具。隶变后楷书作事,是记号字。本义是治事,从事。《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引申指事业﹑事情。《小屯·殷虚文字甲编》3338:“己丑卜,争贞:吴叶王事?”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皆不任子以事。”引申指职事。克鼎:“敬𡖊(夙)夜用事。”《包山楚简》2.137:“命一执事人至命。”引申指任职。匽侯鼎:“匽侯旨初事(于)宗周。”侍奉。召卣:“奔走事皇辟君。”中山王鼎:“事(少)女(如)𬔡(长),事愚女智。”事例,成例。云梦秦简《法律答问》:“廷行事,吏为诅伪。”通“士”,士人。郭店楚简《缁衣》:“毋以卑(嬖)士(塞)大夫﹑卿﹑事。”通“仕”,做官。《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事。”《内则》作“仕”。通“德”,品德。《易·蛊》:“不事王侯,高尚其事。”马王堆汉墓帛书作“其德”。通“史”,史官。申鼎:“𬪢安之孙大事申乍其造(祰,祭)鼎十。”(张标)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