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文编》246页《汉语字形表》254页《说文》136页《篆隶表》436页《篆隶表》437页
形声字。初文作“墉”,像城墉之形,与“墉”为一字异体。后添加了义符“邑”,表示外城之义。甲骨文:“辛卯卜,𣪊贞:基方作郭。”(《合集》13514正甲)用的就是本义。《释名·释宫室》:“郭,廓也,廓落在城外也。”也通“廓”,指事物的轮廓,如刀剑﹑钱币﹑弩牙的外廓都称为“郭”。《说文》:“郭,齐之郭氏虚。善善不能进,恶恶不能退,是以亡国也。从邑,𩫏声。”“郭”原为郭公赤之国,春秋时失国成为郭氏虚,在齐国境内。故地在今山东省聊城市。又通假为“虢”,指“虢国”。(王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