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文编》299页《金文编》485页《汉语字形表》271页《古玺》175页《说文》142页《睡甲》107页《银雀山》248页《楚系简帛》587页
会意字。甲骨文作“”,从重“肉”之形,与“夕”有别。古代祭祀后要分胙肉,两块肉者为“多”。金文则作“”,亦重二“肉”。金文中“肉”﹑“夕”字形相近,故易混淆。《说文》:“多,重也。从重夕。夕者,相绎也,故为多。重夕为多。重日为叠。凡多之属皆从多。,古文多。”所从字形已经讹变。造字本义是重复﹑众多。甲骨文:“贞:生一月不其多雨?”(《合集》12501)《诗·周颂·访落》:“未堪家多难。”郑玄笺:“多,众也。”引申为深厚。《汉书·赵广汉传》:“亭长戏曰:至府为我多谢问赵君。”颜师古注:“多,厚也。”也引申为重视。《汉书·灌夫传》:“士亦以此多之。”颜师古注:“多犹重之。”又引申为欣赏。《吕氏春秋·谨听》:“听者自多而不得。”高诱注:“自多,自贤也。”也引申为军功。《周礼·夏官·司勋》:“治功曰力,战功曰多。”也假借为“祇”﹑“啻”等。(王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