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𧷏
字源 2𧷏

喻纽、屋部;以纽、屋韵、余六切。

《金文编》437页《类编》112页“䢱”字所从﹑295页“櫝”字所从《睡甲》97页“贖”字所从《说文》131页《篆隶表》419页“贖”字所从《玉篇·貝部》《广韵·屋韵》《字汇·貝部》

形声字。西周金文作,从(𡍬,古文睦)声。,渐变为(字形2所从)(字形3所从)(字形4所从)(字形6所从)(字形7所从)󷌠(楷书所从),这种写法仅见于偏旁;《说文》小篆作󵜅,所从变作󵛶。与此相应,后世文字也分化为两种:一般古书用字多作“賣”;而字书﹑韵书用字则多承袭小篆的写法,后省作𧶠(字形10)。“賣”,本义是走着叫卖(音《说文》:“𧶠,衒也。”(衒,或体作𧗳。行部:“𧗳,行且賣也。从行,从言。”也泛指卖。《史记·吕不韦列传》:“往来贩贱賣贵,家累千金。”司马贞索隐:“王劭賣作鬻,音育。案:鬻賣义同,今如字读。”(据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从“叫卖”义又引申出炫耀的意思。《战国策·宋策》:“宋与楚为兄弟。齐攻宋,楚王言救宋,宋因賣楚重以求讲于齐,齐不听。”鲍彪注:“谓衒鬻之。”(衒鬻之:炫耀楚王对宋国的重视。讲:和解)在楷书阶段,除了音的“賣”之外,还有一个音mài的“賣”字(本作𧷓,从出,从買,買亦声。参见出部“賣1”字)。二者隶变后字形相同,又都有“卖出”的意思,于是发生混淆。至迟在唐代,已经有把写作“賣”的字一律读为mài的倾向(见前引《史记》司马贞索隐)。此外,古书中还曾假借“鬻”﹑“粥”等字来表示“賣”的意思(《玉篇·貝部》:“𧶠,衒也。或作粥﹑鬻。”《国语·齐语》:“市贱鬻贵。”韦昭注:“鬻,賣也。”《礼记·曲礼下》:“君子虽贫,不粥祭器。”郑玄注:“粥,賣也。”陆德明释文:“粥音育。”。在现代汉字中,“賣”字已经完全并入“賣mài”字(今又简作“卖”)。不过,作为形声字声旁的“賣(卖)”,仍应读(如:續﹑贖﹑讀﹑犢﹑瀆﹑櫝﹑牘﹑黷﹑竇等字均从“賣”声)。“賣”字原有的两个意思:“卖出”义由假借字“鬻”来承担,“炫耀”义则由“賣(卖,mài”字承担。三者关系如下表所示:

隶变以后文字

现代文字

字形

字音

字义

字义

字音

字形

2:从貝,𡍬

鬻:(假借字)

卖出

卖出

炫耀

炫耀

i

(卖)

1:从出,買声

i

卖出

卖出

(冀小军)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20:5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