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金篆》709页《说文》213页《甲金篆》710页
会意字。从大(为正立之人形),从弓,合起来表示人持弓。本义为讨平﹑平定。《说文》:“夷,平也。”《逸周书·明堂》:“是以周公相武王伐纣,夷定天下。”(因此周公旦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平定天下)由讨平﹑平定义引申为铲平﹑除去﹑诛灭等义,由铲平引申为平坦义,由平坦引申为平安﹑平和等义。古代东方游牧民族多以弓箭为武器,因此“夷”又用来指以游猎为生的东方部族,《说文·大部》又云:“夷,东方之人也。”《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东方的部族称为夷,他们披头散发,身刺花纹,有些人不吃熟食)后泛指中原以外的各少数民族。西周﹑春秋时,“夷”字或加“十”,盖为声符;或加“土”,盖为形符,表地域。西周中期金文竞卣有“命戍南夷”句,意谓命令戍守南夷之地。或谓“夷”字所从为带绳的“矢”形,“矢”亦声。又,表示东方部族的“夷”,甲骨文﹑金文多以“尸”字表示,“尸”古字形像弯腿的人形。(郭小武 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