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典》1092页《说文》231页《汉印徵》卷11,9页《马王堆》442页《老子乙前》100上《隶辨》697页
会意兼形声字。从水在土中,日声。《说文》:“涅,黑土在水中也。从水,从土。”似亦以会意说之。王筠句读:“筠按,染布帛为深蓝色,再以池中兹泥涂之,暴诸日而成缁。《五经文字》云‘从日’,盖谓此也。”依王筠说,则“涅”为从水﹑从土(土在水中)﹑从日(曝于日下)会意,日亦声。于形义似亦可通。《说文》“曰声”,桂馥义证:“曰声者,声不相近。”按:“日”﹑“曰”,古音一在“质”部﹑一在“月”部,似当以“日”声为是。“涅”所从声符“日”,于战国货币文中作△﹑等形。或虚﹑或增横画,或正﹑或倒,于义无别。小篆作“日”形,汉隶之后趋扁作“曰”。涅,为一种黑色矿物。《说文》:“涅,黑土在水中也。”《山海经·西山经》:“女床之山,……其阴多石涅。”石涅即黑矾石。又名黑石脂﹑石墨,可以染黑。故涅又有黑色﹑染黑二义。《广雅·释诂三》:“涅,黑也。”《玉篇·水部》:“涅,染也。”《字汇·水部》:“涅,染黑也。”又,水名。凡三:1.今山西省南部之沁河。2.今河南省镇平县之赵河。3.今广东省东部之东江。战国币文为地名,在今山西省武乡西北。汉印“涅阳”﹑“阳”,地名。“倫印”,姓氏。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六经》110:“寒涅燥湿”,假为“热”字。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六经》133:“合之而涅於美。”(王逸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