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文编》56页《金文编》85页《战文编》83页《说文》38页《马王堆》58页《甲金篆》95页
形声字。甲骨文作﹑,从帚,𠂤声。西周金文或加辵旁,乃示动符号。𠂤旁上加乃因𡴎(辥字从之,“辥”在金文中多用为治理义)字而类化,战国文字承袭西周金文,或省辵旁作(这种写法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中都存在,战国文字中的这种写法可以看作是继承古体,但从文字演变角度考虑,还是看作“歸”之省),或省𠂤作“䢜”。《正字通》:“䢜,同歸。”《说文》:“歸,女嫁也。从止﹑从妇省,𠂤声。”其本义指女子出嫁,《易·渐》:“女归,吉。”《国语·晋语四》:“秦伯归女五人。”即用本义。由出嫁义引申为往﹑依归义,进一步可引申指归宿。有往必有还,因而又引申出返回义。《乙》961:“贞:王其归。”令鼎:“王归自諆田。”均用此义。由返回引申出归还义。以上诸义音读guī。“归”还有馈赠﹑给予义,通“馈”,读为kuì。其实此义亦由出嫁义引申而来,出嫁即以夫为家,等于女儿给了别人。只不过人曰“归”,予物则曰“馈”,开始本用同一字,只是音读有些差异而已。貉子卣:“王令士道归貉子鹿三。”“归”即通“馈”。(陈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