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191页《隶辨》768页
形声字。从山,及声。本义为山高。宋孔平仲《二十二日大风发长芦》:“侧看岸旋转,白浪若山岌。”引申为高出,超过。《尔雅·释山》:“小山岌大山,峘。”郭璞注:“岌谓高过。”引申为危险。《管子·小问》:“君之国岌乎?”成语有“岌岌可危”。又同“嶪”构成联绵词“岌嶫”,指山势峻峭。《文选·张衡〈西京赋〉》:“疏龙首以抗殿,状巍峨以岌嶪。”引申为危急。唐李华《谢文靖》:“江淮岌嶪,力屈则降。”楷书中形旁“山”或移于左侧,写作“岋”。由于山和土作偏旁时可以通用,因此又产生了异体“圾”。《庄子·天地》:“殆哉,圾乎天下!”“圾”字借用为“垃圾”之“圾”,是较晚的事情。宋吴自牧《梦梁录》:“更有载垃圾粪土之船,成群搬运而去。”(孟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