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óng来纽、冬部;来纽、东韵、力中切。
《金文编》941页《篆隶表》404页《金文续编》134页《说文》127页
形声字。战国文字从土,降声;西汉文字(字形2﹑3)从土,降省声(右下作﹑,“土”上一笔为形残余的笔画)。新莽时期(字形4﹑5)恢复为“降声”,不过,字形4的“土”旁已讹为“”(盖由“”讹变而来),与“生”之或体相似(见上条“産”字字形8),于是又出现了《说文》小篆(字形6)“从生,降声”的写法。东汉隶书作,仍为从土﹑降声(“土”中的竖笔亦是“降”的末笔)。楷书的字形本出自隶书,由于受到《说文》小篆的影响,右下的部分被改为形体近似的“生”,写作“隆”(从生,降省声)。本义指四面高起的山。《尔雅·释山》:“宛中,隆。”郝懿行义疏:“宛中隆者,谓中央下而四边高,因其高处名之为隆。”又泛指高。《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引申指增高。《战国策·齐策一》:“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又引申指尊崇。《荀子·天论》:“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又引申指隆盛。《战国策·秦策一》:“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冀小军)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