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疑纽、鱼部;疑纽、马韵、於加切。

疑纽、鱼部;疑纽、马韵、五下切。

疑纽、鱼部;疑纽、麻韵、五加切。

《篆隶表》237页《汗简》9页《四声韵》45页《说文》76页《汉印徵》卷4,5页《马王堆》141页《隶辨》492页

形声字。从隹,牙声。牙为牙齿之象,于雅表音,雅与牙声韵并同。雅的源头﹑声首是牙,见于春秋金文。可能是牙的象形性不够明显,故在战国时或叠加象形字齿者,此后这两种结构都曾作为声首造字。古初以牙为雅,后乃为造今字。《书·君牙》﹑《礼记·缁衣》引作“君雅”(周穆王臣名)。《吕氏春秋·本味》“伯牙”,高诱注作“伯雅”。牙的异体也造出形声字,这就是《汗简》与《古文四声韵》所收的从隹﹑声字,不过没能持久传承。以云梦秦简为代表的从隹﹑牙声结构居于主流地位,并被《说文》所认同和采纳。隶变时,声旁牙或作近似于“身”﹑“舟”﹑“耳”等,但最终还是与它们区别开来,楷书作雅,是小篆的笔意﹑笔势变化。《四声韵》所收以为雅的shū,足),是“”的本字﹑“雅”的同形字,假借用作雅,非雅之正字,故不列入雅字谱系。《说文》本义是乌鸦,后以“鸦”为此义正体,读。假借指正确的﹑规范的。《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引申指高雅﹑文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引申指近正,可资取法,训诂书有《尔雅》﹑《广雅》等雅学类。又引申指素﹑素常。云梦秦简《法律答问》:“甲乙雅不相智(知)。”以上读。通“”,小孩。汉王充《论衡·自纪》:“以圣典而示小雅。”“小雅”即小伢,对小孩子的称呼,古作“牙”。此义读。通“”,古代中原一带。《荀子·荣辱》:“譬之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张标)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8:5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