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文编》545页《说文》159页《篆隶表》539页
会意字。《说文》:“席,籍也。《礼》:‘天子﹑诸侯席,有黼绣纯饰。’从巾,庶省。𠩛,古文席,从石省。”战国文字的“席”从竹。小篆形体由金文演变来,讹变成了从巾从。席,本义指用芦苇﹑竹篾﹑蒲草等编成的坐卧铺垫用具。《诗·邶风·柏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古人席地而坐,因此称坐次或席位为席。《诗·大雅·行苇》:“肆筵设席。”古时有布席治事,因此也称职务为席。三公宰相称台席,管刑名的幕宾为刑席,管钱谷的叫钱席,称教师为教席。古代饮食宴会都在席上,又引申指酒筵﹑筵席。《南史·徐孝克传》:“至席散,当其前膳羞损减。”(胡伟 郭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