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文编》192页《金文编》269页《包山》59页《说文》83页《睡甲》57页《马王堆》152页《银雀山》141页
会意兼形声字。从幺,从力,幺亦声。古文字“幼”或幺﹑力粘连在一起,或上下作(战国文字或上从幽,下从子,幽亦表声。汉代文字或从玄从力作)。今幺﹑力左右作。本义是指年少﹑初出生的。《说文》:“幼,少也。”中山王鼎:“(寡)人(幼)𬔥(童)未甬(通)智。”(我是年少的小孩,智慧未开)《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由年少义引申为小孩义。禹鼎:“勿遗寿幼。”(不要遗漏老人和小孩)由小孩义又可引申为爱护义。《孟子·梁惠王上》:“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赵岐注:“幼,犹爱也。”在甲骨文中,“幼”字或假作祭名。《合集》35437:“癸丑卜,贞:王宾幼自上甲至于多毓,衣,亡尤?”(齐航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