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luò来纽、铎部;来纽、铎韵、卢各切。

《金文编》256页《汗简》9页《四声韵》82页《说文》76页《汉印徵》卷4,5页《篆隶表》237页

形声字。从隹,各声。形旁隹为禽鸟之象,表示雒的本义与禽鸟有关。声旁为从凵kǎn从倒止﹑凵亦声的会意兼形声字,本义是至,于雒表音,雒与各并铎部。雒的远源﹑声首是凵,近源﹑准声首是各。凵字见于甲骨文(金文)偏旁,战国文字中始见独立为字,其独立为字的时间当更早,是“坎”的初文。其与形旁倒止结合为各(会脚趾入至坎中之意)。古初盖以各为雒,后乃为造今字。雒字始见于西周金文,战国时字形繁化,复加一隹(即二隹)为形旁,但没能取得主流地位,《说文》形旁仍从一隹。隶变后楷书作雒,是小篆笔意﹑笔势变化的结果。《说文》本义指鵋𫛰鸟,然本义罕用,多用假借义﹑通假义。假借指白鬣黑身之马。《诗·鲁颂·𬳶》:“有駵有雒,以车绎绎。”毛传:“黑身白鬣曰雒。”通“”,洛水﹑洛阳。《说苑·君道》:“汤之时大旱七年,雒坼川竭。”《左传·桓公二年》:“迁九鼎于雒阳。”通“”,烙印为识。《庄子·马蹄》:“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通“(额),额头。《汉书·佞幸传·韩嫣》:“子增封龙雒侯。”通“”,穿插交复。清戴名世《南山集·方百川稿序》:“得尽读两人之文,往往循环雒诵。”(《庄子·大宗师》作“洛诵”)(张标)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20: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