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文编》35页《金文编》55页《甲金篆》70页《说文》29页《战文编》60页
形声字。从牛,生声。本义指供祭祀用之全牛。《字汇·牛部》:“牲,祭天地宗庙之牛完全曰牲。”《谷梁传·哀公元年》:“全曰牲,伤曰牛,未牲曰牛。其牛一也,其所以为牛者异。”引申泛指供祭祀及食用的家畜,包括牛﹑羊﹑豕﹑马﹑犬﹑鸡等。西周金文夨令方彝:“明公用牲于京官。”《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郑玄注:“六牲,马﹑牛﹑羊﹑豕﹑犬﹑鸡也。”今日所说“牲口”﹑“牲畜”等还保留其引申义,但表祭祀用之义素则已消失。用于舍弃义的“牺牲”已与本义远隔。甲骨文中有一字作,从羊从生,一般认为即牲字,从牛写法的牲未见。从词汇发展史角度考虑,后世“牲”确实是取代了“”,但从甲骨文牡﹑牝等的实际用字状况考虑,“”字本义当与羊有关,可能指祭祀之全羊,构意虽与牡相同,但具体所指有别。(陈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