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ù疑纽、屋部;疑纽、烛韵、鱼欲切。
《甲文编》16页《金文编》24页《汉语字形表》13页《战文编》15页《说文》10页《篆隶表》16页
象形字。始见于甲骨文,像一串玉之形。本义即指玉石。《说文》:“玉,石之美。”《诗·召南·野有死麕》:“白茅纯束,有女如玉。”甲骨文“玉”字作“”﹑“”,西周金文作“”,三横画等长,中竖上下不出头。第二横在竖画正中位置,与“王”字中横偏上有别(参“王”字条)。春秋文字承袭西周文字。战国文字承袭春秋文字,但为了与“王”字相区别,或附加一二斜笔为区别符号,作“”﹑“”﹑“”。秦代文字承袭战国文字未加区别符号之形,作“”。汉代文字部分仍沿袭秦代文字之形,但大多数则沿袭战国文字加区别符号的做法,作“”或“”。现代文字承袭汉代文字“”字的写法。(白于蓝)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