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编》112页《古文典》45页《说文》43页《甲金篆》122页
形声字。从彳,寺声。寺从寸(金文多从又),之声,本义为持。待本义为等候。《说文》:“待,竢也。”《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引申为防御。《易·系辞下》:“上栋下宇,以待风雨。”从本义又引申有供给﹑对待﹑依靠﹑需要﹑容忍﹑打算﹑将要等意义。待通“持”,表示持﹑扶等意义。《仪礼·公食大夫礼》:“左人待载。”郑玄注:“古文待为持。”待又通“特”。《庄子·逍遥游》:“彭祖乃今以久特闻。”陆德明释文:“特闻,崔本作‘待问’。”待还可表示停留﹑逗留义。今读dāi。清蒲松龄《增补幸云曲》第一回:“多待上十朝半月,散散心即早回还。”(师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