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声韵》64页《说文》71页
形声字。从目,毛声。战国时已见眊字,异体作
,结构不明,很可能是眊的通假字。隶变后楷书笔势化作眊。《说文》本义是“目少精”,即视力不明,看不清楚。《孟子·离娄上》:“眸子眊焉。”古注训为“目不明之貌”。引申指昏乱。《汉书·刑法志》:“穆王眊荒。”古注训“眊乱荒忽”。以上读mào。美好义,读mèi。通“旄”,昏瞆。《战国策·楚策一》:“水浆无入口,瘨而殚闷,旄不知人。”鲍彪注:“旄﹑眊﹑耄字通,并昏也。”通“𦒷”,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汉书·刑法志》:“三赦:一曰幼弱,二曰老眊,三曰蠢愚。”颜师古注:“老眊,谓八十以上。眊读与耄同。”(张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