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文》73页
形声字。从目,牟声。眸的源头﹑声首﹑初文是牟,见于甲骨文。牛上的V为指示出气的符号,战国文字的
﹑亦指事符号。古初以牟为眸,后乃为造专字。《荀子·非相》“尧舜参牟子”杨倞读眸,是其证。先秦文献已经使用此字,但《说文》未收,至三国魏张揖《广雅》始收录,徐铉把它列入新附。楷书作眸,本义指眼珠内瞳孔。《孟子·离娄上》:“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引申指眼珠。《广雅·释亲》:“珠子谓之眸。”通“瞀”(mào),低目谨视。《荀子·大略》:“今夫亡箴者,终日求之而不得;其得之,非目益明也,眸而见之也。”(张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