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文》255页《篆隶表》871页
形声字。从手,叕(zhuó)声。“掇”字小篆中的声符原像交络互缀之形,但在秦时古隶中就讹变为“叕”之类,与“又”有关,为后世楷书所本。本义是拾取。《诗·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郑玄笺:“掇,拾也。”引申为选取﹑夺取﹑取得等义。以上义项读duō。在古书中,“掇”有时用作“辍”的通假字,读chuò,意思是停止。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邦之急,在𦡊(体)级,掇民之欲政乃立。”又读zhuō,通“𠭴”,意思是短﹑矮。《庄子·秋水》:“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又通“缀”,读zhuì,意思是表。《吕氏春秋·不屈》:“或操表掇以善睎望。”高亨新笺:“掇亦表也。表缀犹标臬也。掇字古有表义……掇﹑缀﹑畷皆通用字。”(方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