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精纽、脂部;精纽、齐韵、即夷切。
zī精纽、脂部;精纽、脂韵、祖稽切。
《说文》130页《睡甲》95页《篆隶表》415页《隶辨》102页《广韵·齐韵》《字汇补·貝部》
形声字。从貝,齊(齐)声。“齊”,商代文字作(《金文编》487页,齊且辛爵),西周文字作(同前,五年师𬀈簋),春秋文字作(同前488页,齊侯匜),战国文字作(《战文编》476页),或加两横为饰笔作(同前475页)。秦汉文字字形1—3承袭战国文字第二形,隶变后作齎;字形4—6承袭战国文字第一形,隶变后作𧷔(古书中少见)。楷书或体又作賷﹑賫,“貝”上的部分亦是“齊”字之变。其演变序列为:(《说文》8页,“齋”字所从。齋:从示,声)(《篆隶表》10页,“齋”字所从)(字形9所从)(字形10所从)。《集韵·齐韵》:“齎,或作賷。”《字汇补·貝部》:“賫,俗齎字。”本义是送给,音jī。《说文》:“齎,持遗也。”徐锴系传:“持以遗人也。”《广雅·释诂四》:“齎,送也。”《战国策·西周策》:“王何不以地齎周最(人名)以为太子也。”又《秦策三》:“此所谓藉贼兵而齎盗食者也。”引申指携,持。《广雅·释诂三》:“齎,持也。”《战国策·齐策四》:“齐王闻之,群臣恐惧,遣太傅賫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史记·秦始皇本纪》:“乃令入海者齎捕巨鱼具。”又引申指怀着,抱着。南朝宋鲍照《代蒿里行》:“齎我长恨意,归为狐兔尘。”南朝梁江淹《恨赋》:“齎志没地,长怀无已。”“齎”又通“资”,钱财,音zī。《周礼·春官·巾车》:“毁折,入齎于职币。”郑玄注引杜子春云:“齎,读为资。资谓财也。乘官车毁折者,入财以偿缮治之也。”《史记·陈丞相世家》:“平既娶张氏女,齎用益饶。”新中国成立后,“齎”和“賷”作为异体字并入了“賫”;“賫”又类推简化为“赍”。(冀小军)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