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金篆》937页《郭店》183页《说文》286页《马王堆》544页
形声字。从二,竹声。林义光《文源》:“二象厚形。”按竺可能是“竹”的分化字,“二”是分化符号。𧊒壶“竹”作(《金文编》第295页),“二”为饰画,可能即以此为分化符号而形成出“竺”。战国文字在竖画上还有饰笔,如字形2。秦汉以后字形没有大的变化。“竺”读dǔ,义指厚。《说文》:“竺,厚也。”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笃”。《书·微子之命》:“予嘉乃德,曰笃不忘。”陆德明释文:“笃,本又作竺。”通“毒”,憎恶。《楚辞·天问》:“稷维元子,帝何竺之?”俞樾平议补录:“竺,当为毒,古字通用……此言稷乃喾元子,帝喾何为憎恶之而弃之至再至三乎?”读zhú,义即竹。《广雅·释草》:“竺,竹也。”又作印度的古译名“天竺”的简称。引申指佛教﹑佛学的,如竺典指佛典﹑竺经指佛经等。(林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