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122页《睡甲》87页《篆隶表》384页
形声字。从木,午声。本义指舂米用的木棒。《说文》:“杵,舂杵也。”段玉裁注:“杵,舂捣粟也,其器曰杵。”字本作“午”,像杵形,后加“木”旁而成“杵”字(参见“午”字条)。《易·系辞下》:“断木为杵,掘地为臼。”也泛指捣物用的木棒。南朝宋谢惠连《捣衣》:“檐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唐张籍《筑城词》:“筑城处,千人万人齐把杵。”清龚自珍《能令公少年行》:“东僧西僧一杵钟。”引申指用杵舂捣。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古者邻有丧,舂不相杵,巷不歌谣。”(冀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