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编》759页《说文》245页
形声字。从龍,合声。段玉裁据《九经字样》认为“合”声是“今”声之讹。于省吾《古文杂释》:“段说是也。龛字《玉篇》及戴侗引唐本《说文》并从‘今’声。”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认为龛字本来是从龙﹑今声。《说文》:“龕,龙貌。”本义是龙的样子。常用义为供奉神像﹑神位的小阁子。唐杜甫《山寺》:“野寺根石壁,诸龛遍崔嵬。”又指佛塔,特指贮存僧人遗体的塔或地下室。《广韵·覃韵》:“龛,塔也,又云塔下室。”五代贯休《送人归夏口》:“傥经三祖寺,一为礼龛坟。”又指僧棺。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许宣)修行数年,一夕坐化去了。众僧买龛烧化,造一座骨塔,千年不朽。”胡士莹注:“(龛),和尚的棺材。即火化时所用的木龛。”又为容纳,盛受之义。《方言》卷六:“龛,受也。……扬越曰龛,受,盛也。犹秦晋言容盛也。”据简化偏旁类推,“龕”简化为“龛”。(胡伟 郭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