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徵》129页《说文》124页《睡甲》89页《篆隶表》392页
形声字。从木,交声。1.音jiào。本义指古代桎﹑梏一类的刑具。《说文》:“校,木囚也。”王筠句读:“囚从囗,高其墙以阑罪人也。木囚者,以木作之如墙也。桎梏皆围其手足,情事相类,故得校名。”《易·噬嗑》初九爻辞:“屦校灭趾。”又上九爻辞:“何校灭耳。”邵雍注:“屦校,桎其足,桎大而没趾。何校,械其首,械大而没耳也。”引申指田猎时用来拦阻野兽的木栅栏。《汉书·成帝纪》:“(元延二年)冬,行幸长杨宫,从胡客大校猎。”颜师古注:“校,谓以木自相贯穿为阑校耳。……校猎者,大为阑校以遮禽兽而猎取也。”又引申指古代军队的一种建制。《汉书·卫青传》:“军大捷,皆诸校力战之功也。”颜师古注:“校者,营垒之称,故谓军之一部为一校。”《资治通鉴·周纪五》:“正月,王陵攻邯郸少利。益发卒佐陵,陵亡五校。”胡三省注:“校,犹部队也。”又指军职级别。《集韵·效韵》:“校,木为栏格,军部及养马用之,故军尉马官皆以校为名。”《后汉书·顺帝纪》:“(汉安元年,冬十月)癸卯,诏大将军﹑三公选武猛试用有效验任为将校者各一人。”《资治通鉴·汉纪四十六》:“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胡三省注:“校,诸校尉也。”(按:以上二义亦读xiào。《广韵·效韵》:“校,校尉,官名。又音教。”《集韵》为“后教切”。前引《通鉴》胡注均言“户教翻”)又指对抗,较量。《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臣乘君则主失威,下尚校则上位危。”《史记·春申君列传》:“韩魏之强,足以校于秦。”又指校对,比较。《汉书·张安世传》:“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资治通鉴·晋纪二十六》:“以吾击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落叶。”又指计算,清点。《荀子·王霸》:“暗君者必将急逐乐而缓治国,故忧患不可胜校也。”《汉书·贾捐之传》:“都内之钱,贯朽而不可校。”2.音xiào。学校。《集韵·效韵》:“校,教学之宫。”《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杜预注:“乡之学校。”陆德明释文:“校,郑国谓学为校。”《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冀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