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文编》391页《睡甲》92页《篆隶表》406页《说文》128页
象形字。“生漆”之“漆”的本字。春秋文字作(《汉语字形表》442页,曾伯簠“”字所从),从木,两侧的斜点儿像流出的漆汁。战国文字斜点儿的数目﹑位置均不固定。秦代文字作,斜点儿移至下方。《说文》小篆作,为后世楷书所本。本义指漆树皮里的黏汁,又叫生漆,可用作涂料。也指漆树。《说文》:“桼,木汁,可以䰍物。”段玉裁注:“木汁名桼,因名其木曰桼。今字作漆而桼废矣。漆,水名也,非木汁也。《诗》﹑《书》‘梓桼’﹑‘桼丝’皆作漆,俗以今字易之也。”《汉书·贾山传》:“冶铜锢其内,桼涂其外。”又《货殖传·巴寡妇清》:“陈﹑夏千亩桼。”颜师古注:“种桼树而取其汁。”引申指黑色。《周礼·春官·巾车》“漆车”郑玄注:“漆车,黑车也。”又指用生漆涂。《史记·刺客列传》:“豫让又漆身为厉(疠),吞炭为哑。”“桼”又借用为数目字。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汉人多叚桼为七字。”汉扬雄《太玄·攡》:“运诸桼政。”范望注:“桼政,日﹑月﹑五星也。”新中尚方钟:“始建国四年桼月。”西汉时隶书“七”作(参见七部“七”字条),借用“桼”字是为了与形近的“十”相区别。此外,公元四世纪前后,在帐目﹑契约等文书中,“七”又往往写作“柒”。吐鲁番出土文书《北凉玄始十一年(422)马受条呈为出酒事》:“合用酒柒斛。”《广韵·质韵》:“漆,水名。柒,俗。”借“柒”为“七”,则是为了防止对数目的篡改。后世沿用,遂以“柒”为数词“七”之大写。(冀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