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汝爾汝若汝而乃而而你
字源
njia汝:njiai爾(魚歌通轉) njia汝(女):njiak若(魚鐸對轉) njia汝:njiə而(魚之旁轉) nə乃(迺):njiə而(泥日準雙聲,之部叠韻) njiə而:nə你(伱)(日泥準雙聲,之部叠韻)

這些字都是第二人稱代詞,實同一詞。

《書·堯典》:“咨汝羲暨和。”《舜典》:“汝平水土。”《湯誓》:“予其大賚汝。”《盤庚上》:“格汝衆。”字又作“女”。《詩·鄭風·大叔于田》:“戒其傷女。”《揚之水》:“維予與女。”《蘀兮》:“倡予和女。”《魏風·碩鼠》:“逝將去女。”《書·舜典》:“汝陟帝位。”《史記·五帝本紀》作“女登帝位”。

《詩·邶風·雄雉》:“百爾君子。”箋:“爾,汝也。”《鄘風·載馳》:“視爾不臧。”箋:“爾,汝也。”《衛風·氓》:“爾卜爾筮。”箋:“爾,汝也。”《鄭風·東門之墠》:“豈不爾思?”箋:“爾,汝也。”《豳風·七月》:“晝爾于茅,宵爾索綯。”箋:“爾,汝也。”《小雅·天保》:“天保定爾。”箋:“爾,汝也。”《無羊》:“誰謂爾無羊?”箋:“爾,汝也。”《車舝》:“好爾無射。”箋:“爾,汝也。”《角弓》:“爾之遠矣。”箋:“爾,汝也。”《大雅·既醉》:“爾殽既將。”箋:“爾,汝也。”《詩·大雅·蕩》:“咨女殷商。”《文選·潘岳〈爲賈謐作贈陸機詩〉》注作“咨爾殷商”。《書·益稷》:“安汝止。”《史記·夏本紀》作“安爾止”。

《小爾雅·廣詁》:“若,汝也。”《國語·晉語四》:“命曰三日,若宿而至。”注:“若,汝也。”《管子·白心》:“吾語若大明之極。”注:“若,汝也。”《莊子·齊物論》:“若不吾勝,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注:“若﹑而,皆汝也。”《史記·齊悼惠王世家》:“顧而父知田耳,若生而爲王子,安知田乎?”索隱:“‘而’及‘若’,皆訓汝。”《張儀列傳》:“始吾從若飲。”索隱:“若者,汝也。”《書·甘誓》:“汝不恭命。”《墨子·明鬼下》作“若不共命”。《漢書·匈奴傳上》:“若肯發兵助我乎?”師古曰:“若,汝也。”

《小爾雅·廣詁》:“而,汝也。”《左傳·宣公十五年》:“余,而所嫁婦人之父也。”注:“而,女也。”《昭公二十年》:“余知而無罪也。”注:“而,女也。”《襄公十四年》:“是而子殺余之弟也。”注:“而,女也。”《國語·晉語二》:“曩而言戲乎?”注:“而,汝也。”《晉語九》:“吾定而禄爵。”注:“而,汝也。”《魯語上》:“將易而次。”注:“而,汝也。”《魯語下》:“吾冀而朝夕脩我。”注:“而,汝也。”《吴語》:“余一人兼受而介福。”注:“而,女也。”《戰國策·齊策一》:“剗而類。”注:“而,汝也。”按:“而”字多用於領格。

《小爾雅·廣詁》:“乃,汝也。”《廣雅·釋言》:“乃,汝也。”《書·舜典》:“乃言底可績。”傳:“乃,汝也。”《周禮·地官·大司徒》:“脩乃事。”疏:“乃,汝也。”《左傳·僖公十二年》:“余嘉乃勳。”疏:“乃,女也。”《史記·淮南衡山列傳》:“誰謂乃公勇者?”索隱:“乃,汝也。”《漢書·高帝紀上》:“幾敗乃公事。”師古曰:“乃,汝也。”《高帝紀下》:“此後亦非乃所知也。”師古曰:“乃,汝也。”《齊悼惠王劉肥傳》:“顧乃父知田耳。”師古曰:“乃,汝也。”《曹參傳》:“女歸,試私從容問乃父。”師古曰:“乃,汝也。”《陳平傳》:“事兄伯如事乃父,事嫂如事乃母。”師古曰:“乃,汝也。”《項籍傳》:“必欲亨迺翁,幸分我一盃羹。”師古曰:“迺,亦汝也。”《陳餘傳》:“豈少迺女虖?”師古曰:“迺,汝也。”《張良傳》:“豎子固不足遣,迺公自行耳。”師古曰:“迺公,汝父也。”《張陳王周傳贊》:“過此以後,非迺所及。”師古曰:“迺,汝也。”《朱建傳》:“我死禍絶,不及乃身矣。”師古曰:“乃,汝也。”《江充傳》:“亂乃國王父子不足邪?”師古曰:“乃,汝也。”《齊懷王閎傳》:“迺凶于乃國,而害于爾躬。”師古曰:“乃,汝也。”按:“乃(迺)”字多用於領位。

《廣韻》:“伱,秦人呼傍人之稱。乃里切。”方以智《通雅》:“爾﹑汝﹑而﹑若乃一聲之轉。爾又爲尔,尔又爲伱,俗書作你。”《隋書·五行志上》:“武平元年童謡曰:‘狐截尾,你欲除我我除你。’”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49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8: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