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熙僖嬉娭媐喜憙禧喜欣訢 |
字源 | xiə熙:xiə僖嬉娭媐喜憙禧(同音) xiə喜:xiən欣(忻)訢(之文通轉)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廣哉熙熙乎!”注:“熙熙,和樂聲。”《老子》第二十章:“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荀子·儒效》:“熙熙兮其樂人之臧也。”注:“熙熙,和樂之貌。” 《説文》:“僖,樂也。”徐鍇曰:“至於從女,即爲嬉戲也。” 《一切經音義》七引《説文》:“嬉,樂也。”《文選·王襃〈洞簫賦〉》:“春禽羣嬉。”注引《説文》:“嬉,樂也。”嵇康《琴賦》:“以遨以嬉。”注引《説文》:“嬉,樂也。”禰衡《鸚鵡賦》:“故其嬉游高峻。”注引《説文》:“嬉,樂也。”《廣雅》:“嬉,戲也。”《方言》十:“江沅之間,戲,或謂之嬉。” 《説文》:“娭,戲也。”《楚辭·招魂》:“娭光眇視,目曾波些。”注:“娭,戲也。”《九章·惜往日》:“屬貞臣而日娭。”洪注:“娭音嬉,戲也。”《漢書·禮樂志》:“神來宴娭。”師古曰:“娭,戲也。”按:“嬉﹑娭”實同一詞。《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嬉游往來。”《漢書》作“娭游”。又:“氾濫水嬉。”《漢書》作”水娭”。 《説文》:“媐,説(悦)樂也。” 《説文》:“喜,樂也。”《爾雅·釋詁》:“喜,樂也。”《詩·小雅·彤弓》:“中心喜之。”傳:“喜,樂也。”《素問·五運行大論》:“其志爲喜。”注:“喜,悦樂也。” 《説文》:“憙,説(悦)也。”段注:“樂者,無所箸之詞;悦者,有所箸之詞(按:即内動﹑外動之别)。”徐灝曰:“喜﹑憙古今字,段強生區别。”《漢書·郊祀志》:“天子心獨憙其事。”《賈誼傳》:“遇之有禮,故羣臣自憙。”師古曰:“憙,好也。”字本作“喜”。《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問中庶子喜方者。”索隱:“喜,好也。”《滑稽列傳》:“齊威王之時喜隱。”索隱:“喜,好也。”《漢書·田叔傳》:“爲人廉直,喜任俠。”師古曰:“喜,好也,音許吏反。”《酈食其傳》:“沛公不喜儒。”師古曰:“喜,好也。音許吏反。”《竇嬰傳》:“魏其沾沾自喜耳。”師古曰:“喜,許吏反。”《田蚡傳》:“君侯資性喜善疾惡。”師古曰:“喜,好也。”《昌邑哀王傳》:“其天資喜由亂亡。”師古曰:“喜,好也。”《王襃傳》:“小者辯麗可喜。”師古曰:“喜,好也。”《淮南子·憲王欽傳》:“寬仁喜儒術。”師古曰:“喜,好也。” 《説文》:“禧,禮吉也。”王筠曰:“惟吉,故字從喜。”徐灝曰:“喜﹑禧古今字。”《漢書·禮樂志》:“熙事備成。”師古曰:“熙與禧同。” 《説文》:“欣,笑喜也。”段注:“言部訢下曰:‘喜也。’義略同。”《爾雅·釋詁》:“欣,樂也。”《廣雅·釋詁一》:“欣,喜也。”《釋訓》:“欣欣,喜也。”《詩·大雅·鳧鷖》:“旨酒欣欣。”傳:“欣欣然樂也。”《楚辭·九歌·東皇太一》:“君欣欣兮樂康。”注:“欣欣,喜貌。”《史記·樂書》:“天地欣合。”注:“欣,喜也。”字亦作“忻”。《淮南子·覽冥》:“而忻忻然常自以爲治。”注:“忻忻,猶自喜得意之皃也。” 《説文》:“訢,喜也。”段注:“按:此與欠部欣音義皆同。”《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僮僕訢訢如也。”集解:“訢訢,聲和皃也。”按:“欣﹑忻﹑訢”實同一詞。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49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