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田畋佃田甸 |
字源 | dyen田:dyen畋佃(同音) dyen田:dyen甸(叠韻) 漁獵時代,主要生産是田獵;農業時代,主要生産是種田。所以田獵的“田”和種田的“田”同源。 《廣韻》:“畋,取禽獸也。”《書·五子之歌》:“畋于有洛之表。”《伊訓》:“恒于遊畋。”《吕氏春秋·直諫》:“以畋於雲夢。”注:“畋,獵也。”《文選》卷七《畋獵》題注引《禮記·王制》馬注:“取獸曰畋。”司馬相如《子虚賦》:“與使者出畋。”注引司馬彪:“畋,獵也。”《太平御覽》八百三十一引《韓詩外傳》:“春曰畋。”字本作“田”。《書·無逸》:“不敢盤于遊田。”疏:“田,謂畋獵。”《易·師卦》:“田有禽。”虞注:“田,獵也。”《詩·鄭風·大叔于田》:“叔于田。”傳:“田,取禽也。”《騶虞序》:“蒐田以時。”釋文:“田,獵也。”《左傳·莊公八年》:“遂田於貝邱。”注:“田,獵也。”《僖公二十四年》:“其後余從狄君以田渭濱。”注:“田,獵也。”《宣公二年》:“宣子田於首山。”注:“田,獵也。”《襄公三十年》:“請田焉。”注:“田,獵也。”《哀公十一年》:“使其女僕而田。”注:“田,獵也。”《國語·齊語》:“田狩畢弋。”注:“田,獵也。”字又作“佃”。《易·繫辭下》:“以佃以漁。”釋文:“佃,音田,本亦作田。馬云:‘取獸曰田,取魚曰漁。’”《左傳·昭公二十年》:“齊侯至自佃。”釋文:“佃,本亦作田。” 《説文》:“田,陳也。樹穀曰田。”按:依《説文》,則“田”的本義是動詞,種田。《一切經音義》一引《倉頡篇》:“田,種禾稼也。”《詩·齊風·甫田》:“無田甫田。”傳:“田,謂耕治之也。”《漢書·高帝紀上》:“令民得田之。”師古曰:“田,謂耕作也。”耕作的意義也寫作“畋”。《説文》:“畋,平田也。《周書》曰:‘畋爾田。’”《書·多方》:“今爾尚宅爾宅,畋爾田。”傳:“今汝殷之諸侯皆尚得居汝常居,臣民皆尚得畋汝故田。”字又作“佃”。《漢書·韓安國傳》:“即上言方佃作時。”師古曰:“佃,治田也。”《詩·小雅·信南山》:“畇畇原隰,曾孫田之。”箋:“今原隰墾辟,則又成王之所佃。”釋文:“佃,音田,本亦作田。”按:“畋”當田獵講,但也當耕田講;“佃”當耕田講,但也當田獵講。二字互通。 《釋名·釋地》:“已耕者曰田。”《詩·小雅·甫田》:“倬彼甫田。”《大田》:“大田多稼。”《國語·周語下》:“田疇荒蕪。”注:“穀地爲田。”《齊語》:“井田疇均則民不憾。”注:“穀地曰田。” 《説文》:“甸,天子五百里地。从田,包省。”段注:“甸,王田也。”朱駿聲曰:“按:从勹田會意,田亦聲。”《書·禹貢》:“五百里甸服。”傳:“爲天子服治田也。”《禮記·王制》:“千里之内曰甸。”注:“服治田,出穀税。”《周禮·夏官·職方氏》:“甸服。”注:“甸,田也。治田入穀也。”《穀梁傳·桓公十四年》:“甸粟而納之三宫。”注:“甸,甸師,掌田之官也。”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49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