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章彰著 |
字源 | tjianɡ章彰:tia著(箸)(照端準雙聲,陽魚對轉) 《書·堯典》:“平章百姓。”鄭注:“章,明也。”《左傳·襄公二十七年》:“賞罰無章。”疏:“章,明也。”《考工記·畫繢》:“雜四時五色之位以章之。”注:“章,明也。”《儀禮·士冠禮》:“章甫。”注:“章,明也。”《禮記·坊記》:“章民之别。”注:“章,明也。”《緇衣》:“章志貞教。”注:“章,明也。”《尚書大傳》卷三:“用章于下。”注:“章,明也。”《國語·周語中》:“章怨外利,不義。”注:“章,明也。”《周語下》:“必有章譽蕃育之祚。”注:“章,明也。”又:“王又章輔禍亂。”注:“章,明也。”又:“其飾彌章。”注:“章,箸也。”《魯語上》:“以章物也。”注:“章,明也。”又:“善有章。”注:“章,箸也。”《魯語下》:“四牡,君之所以章使臣之勤也。”注:“章,箸也。”《晉語四》:“其章大矣。”注:“章,著也,”《荀子·正名》:“章之以論。”注:“章,明也。”《吕氏春秋·勿躬》:“名號已章矣。”注:“章,明也。”《知度》:“而堯舜之所以章也。”注:“章,著明也。”《楚辭·離騷》:“芳菲菲其彌章。”注:“章,明也。”《大招》:“德澤章只。”注:“章,明也。”《九章·懷沙》:“章畫志墨兮。”注:“章,明也。”又:“矇瞍謂之不章。”注:“章,明也。”《楚辭·九章序》:“章者,著也,明也。”《淮南子·詮言》:“章人者,息道者也。”注:“章,明也。”《原道》:“紘宇宙而章三光。”注:“章,明也。”《史記·樂書》:“大章,章之也。”正義:“章,明也。”《文選·班固〈答賓戲〉》:“時暗而久章。”注引項岱:“章,明也。”《典引》:“夫圖書亮章天哲也。”蔡注:“章,明也。”張衡《東京賦》:“章漢祚之有秩。”薛注:“章,明也。”《西京賦》:“章后皇之爲貴。”薛注:“章,明也。” 《廣雅·釋詁四》:“彰,明也。”《書·皋陶謨》:“彰厥有常。”傳:“彰,明也。”《史記·夏本紀》作“章其有常”。《吕氏春秋·懷寵》:“義理之道彰。”注:“彰,明也。”《貴直》:“將以彰其所好耶?”注:“彰,明也。”《義賞》:“則忠信親愛之道彰。”注:“彰,明也。”《淮南子·覽冥》:“然而不彰其功。”注:“彰,……明也。”《書·伊訓》:“嘉言孔彰。”《墨子·非樂上》作“黄言孔章”。《書·泰誓下》:“厥類惟彰。”《墨子·非命下》作“其行甚章”。按:在明的意義上,“章﹑彰”實同一詞。 《廣雅·釋詁四》:“著,明也。”《小爾雅·廣詁》:“著,明也。”《禮記·大傳》:“名著而男女有别。”注:“著,明也。”《禮記·樂記》:“著不息者天也。”注:“著,猶明白也。”疏:“著,謂顯著。”《莊子·則陽》:“彼知丘之著於己也。”注:“著,明也。”《周禮·春官·大宗伯》“以饋食享先王”注:“著有黍稷。”疏:“著,明也。”《管子·幼官》:“教習不著。”注:“著,猶明著。”《漢書·韋玄成傳》:“著親親也。”師古曰:“著,亦明也。”《史記·樂書》:“著誠去僞。”正義:“著,明也。”又:“再始以著往。”正義:“著,明也。”又:“樂著太始。”集解引王肅:“著,明也。”《天官書》:“雖言不著。”正義:“著,明也。”《漢書·陸賈傳》:“試爲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師古曰:“著,明也。”《劉輔傳》:“假令輔不坐直言,所坐不著。”師古曰:“著,明也。”《谷永傳》:“申以大水,著以震蝕。”師古曰:“著,明也。”字亦作“箸”。《廣韻》:“箸,同著。”《荀子·王霸》:“著仁義。”注:“箸,明也。”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49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