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喏 |
字源 | “喏”的字头图解国家通用规范二级字(第 4818)字形图解图片 喏 造字法:会义 解字参考: 口 若 诺 每 如 “喏”的拼音和发音口型n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气流从鼻腔通过,同时冲开舌尖的阻碍,声带颤动。 uò 的发音要领:由u到o,介音u轻短,表示舌位滑动的起点,o清晰响亮。 “喏”的字形演变“喏”的字源解说“”是“若”的本字;“若”是“喏”的本字;而“诺”是“喏”的异体字。,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头发飘扬的人,举起两臂理顺长发,其中一只手拿着理发的工具,表示女子柔顺、顺从的性格特征。有的甲骨文将柔顺飘扬的头发形象写成“屮”状的,省去手上的理发工具,将简化成。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加“口”,写成会义字:(,整理长发的柔顺女子)(口,应答),表示女子顺从应答。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表示长发的“屮”写成“艸”,将金文字形中的双手简化一只手“又”,字形面目全非。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艸”写成草字头“艹”,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当“若”的“顺从答应”本义消失后,隶书异体字再加“口”另造“喏”代替;或再加“言”另造“諾”代替。造字本义:动词,女子顺从答应。 “喏”的字义引申“喏”的词汇分类①本义,动词:女子顺从应答。 喏喏 喏喏连声 / 报喏 领喏 应喏 唱喏 咄喏 声喏 唯喏 唯唯喏喏 喏,敬言。——《玉篇 • 口部》 喏,《六书故》:“喏,应声也。”古无此字,疑即诺字。——《正字通 • 口部》 政和以后,增以喏。然绍兴中,予造朝,已不复喏矣。—— 宋 • 陆游《老学庵笔记》 周伯间一往, (唐大汉〉必敬喏,其声如钟。——宋 • 岳珂《桯史》 二更中,有来自庙门者,呼曰:“何铜!”铜应曰:“喏!”——《搜神记》 孙权喏喏连声,答曰:“老母之训,岂敢有违”——《三国演义》 (王进)进得殿帅府前,参见太尉,拜了四拜,躬身唱个喏,起来立在一边。——《水浒传》第二回 《准南子 • 道应训》:“子发曰:喏。不问其辞而遣之。”——清 • 翟灏《通俗编 • 语辞》 ②叹词:提示对方应关注的眼前的对象。 喏,这是你要的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747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