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的字头图解

国家通用规范级字(第 1422)
字形图解图片
造字法:象形
解字参考: 糸 丝 舟 凡 卜 磬 鼓

”的拼音和发音口型

nán

n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气流从鼻腔通过,同时冲开舌尖的阻碍,声带颤动。

án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先发a的音,然后舌尖逐渐抬起,顶住上牙床发n的音。

”的同族字表

人部 衣饰篇 丝族(丝族共计201字)
上一字头:绛
下一字头:绮
    幺 么 丝 绪 缕 绺 线 绳 辔 绢 绵 纸 絮 绅 组 冬 绯 纲 幻 级 绛 南 绮 琴 瑟 绶 县 绚 乙 纱 绒 緟 綮 紽 缊 绐 纰 颣 徽 缙 綨 缦 絻 絇 纣 纮 緷 纼 絃 縻 缛 繐 紃 缣 絑 綵 绫 绸 缎 纹 綪 绡 䌹 紾 絺 缯 緻 纨 绔 緥 繻 綀 缟 緉 伞 绖 缞 缌 绋 纖 给 缰 繁 琵 琶 乐 己 纪 纍 累 系 係 繫 终 断 绝 继 绍 互 丩 缔 结 编 辫 纽 约 率 纤 练 绎 总 统 综 经 纬 纺 织 绩 绘 缝 纫 缀 纳 缮 绌 纠 缠 缭 绕 缪 萦 绷 缚 缩 弔 吊 绞 缄 缢 缅 络 绥 绰 缓 紧 纵 维 畜 绊 纷 糸 予 缘 兹 缫 缁 纁 绻 缱 䌷 纾 緆 巠 纶 紩 绣 絣 縺 絜 綑 绑 繃 纡 缨 縂 總 绾 缒 缆 绽 䜌 纂 缴 絷 紻 红 细 紫 綠 绿 纯 素 紊 乱 玄 缥 缈 缤 纭 绉 缃

”的字形演变

”的字源解说

的本字;而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简体甲骨文字形对的误写。,甲骨文像系挂的绳结舟,木船),表示用于水上祭祀、系吊于舟中的小鼓。繁体甲骨文(说唱),强调水上祭祀时以小鼓伴奏的说、唱、颂、念。有的甲骨文误将舟”简化成,并以兼作声旁。有的甲骨文将舟形写成。金文在甲骨文字形基础上加(棍棒、鼓槌),写成混合结构,表示用鼓槌敲击舟鼓。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导致形(形)消失。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时代流行于闽越水域的船上吊鼓,祭祀时用来伴奏巫师的说、唱、颂、念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绳结形状简化成,绳结形状消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南,艸木至南方,有枝任也。从聲。,古文。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南,草木到了南方,则花繁叶茂,有枝茎可胜任。字形采用“”作边旁,采用“”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南”字。

”的字义引申

”的词汇分类

①本义,名词:远古时期流行于闽越水域的船上吊鼓。  本义只见于古文 

以雅以。以籥不僭。——《诗 • 小雅 • 鼓钟》 

使与之琴,操音。——《左传 • 成公九年》  

龠师学戈,龠师丞赞之。胥鼓。春诵夏弦,大师诏之。——《礼记 • 文王世子》

②名词:闽越地带。  南朝 南国  南瓜 南货  南腔 南音  南味  

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 • 杜牧《江南春绝句》

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宋 •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③名词:闽越之于中原的方位。  南北  南边 南方 南面 南极  南非 南美 南欧 南亚 南洋  南进  南指  南征北战  /  汉南 河南 湖南 淮南

江南 水南  闽南 湘南  指南

圣人面而听天下。——《易 • 说卦》

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面称孤矣。——《庄子 • 盗跖》

实始作为音。周公及召公取风焉,以为《周南》、《召南》。——《吕氏春秋 • 音初》 

出户望。——晋 • 干宝《搜神记》

抚夷越。——《三国志 • 诸葛亮传》

因遗策,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汉 • 贾谊《过秦论》

月明星稀,乌鹊飞。——三国 • 曹操《短歌行》

阮仲容步兵居道,诸阮居道北。——《新说新语 • 言语》

方(川之西、滇之北部)已定。——三国 • 诸葛亮《出师表》  

旌麾指。——《资治通鉴》


  • 福州浩哥    评论“”字网页    2020-04-05 09:59:57来自PC端
    “南”为古老的青铜乐器,类似“铙”。《诗经》中有周南、召南,而其余的均称“風”。盖周、召二国位于周人根据地,地位最高,可以使用“南”,而其它封国,只能用蛇皮做的“風”。周公、召公面向“南”而坐,臣子们只能坐其侧面,因此“南”有了方向的含义。
    回复0条回复
    网友总评:
    我评此论:
  • 需役散人    评论“”字网页    2020-03-09 21:50:00来自PC端
    「字源」:“南”……为独体象形字……愚陋贊同這個觀點,所以將甲文“南”字分為兩部分來辨識組合,是不夠恰當的。愚陋以為,其上半部分是樹枝,是新長出的樹枝,相當於“木”字而沒有下邊的樹幹;其下半部分呢,正是上邊的“木”字所缺的那部分樹幹,也可以理解為母枝,而且是明顯加粗了的、形象夸張的樹幹或母枝。還有些字型在樹幹或母枝裡面畫上一點或一橫或一竪的指事符號,表示孕育新枝。在看了漢字叔叔的“字源網站”上100多個甲文“南”字字型之後,愚陋更加堅信這一點。東動、南任、西遷、北伏,也就是說,“方位”的義項,在古人通過觀察自然現象而造“南”字之初,起碼是在甲骨文時期,就已經包含在造字意象之內了。
站长  回复  需役散人    2020-03-20 05:24:31来自PC端
“南”的甲金篆字形,确实容易被看成独体字,本站把“南”当作合体字来拆解分析,也是无奈的尝试。在甲骨文字形中,字形简单、字形演变稳定、古今义项稳定、而今人对其造字本义的解释莫衷一是的情况,可以说是极少的,而“南”字就在特例之列。
  • 需役散人    评论“”字网页    2020-03-09 21:49:30来自PC端
    愚陋是從觳-榖-嗀-殼-𣪊-南,一路找過來的,必須得消除了“南”字的疑惑,才能順原路返回解決問題。
    「說文解字」:艸木至南方,有枝任也。 
    「說文解字繫傳」:南方主化育,故至南方有枝任也。
    「說文解字注」:……漢「律曆志」曰:大陽者,南方。南,任也。陽氣任養物,於時爲夏。艸木至南方者,猶云艸木至夏也;有枝任者,謂夏時艸木畼楙丁壯,有所枝𠲱任載也。
    歸納一下三家的解釋:南=任,一層意思是樹木孕育生發新枝;另一層意思是枝條長粗變硬。如果我們衹看金文及以後字型的話,相信大家一定會贊同三位老學究的觀點。雖然他們未見甲文,難道相應的甲文會變成八桿子打不著的“樂器”嗎??
    站长  回复  需役散人    2020-03-20 05:13:33来自PC端
    感谢网友“需役散人”的分享!从“觳-榖-嗀-殼-𣪊-南”一路追踪而来,专业精神,令人感动!您的追踪路线,提示我应该添加“觳”字网页。  赠送积分50分。
  • 安永会    评论“”字网页    2020-03-17 16:25:07来自PC端
    南,如果要和乐器等扯上关系,肯定是很晚的事情了,不可能到商朝盘庚迁都那么晚。就算后来又造了有关的字,也不是初衷。最初肯定是来自于对自然的观察,如太阳的方向,草木生长茂盛的地方。我的这个解释虽然牵强,但逻辑上更顺畅。人们观察到,在一个向南的弧形地形内“冂”,草木生长比北面更加茂盛,当北面只有两三片叶子“十”时,里面已经有五六片叶子了“¥”。
  • 需役散人    评论“”字网页    2020-03-09 21:52:20来自PC端
    另外,關於由“南”字組成的字,如楠、喃、腩……由於“冃/冉”的摻和,就未必直接和“南”字初義有關了,暫未詳細考證。簡單看了幾個本站的解釋,應該是很準確的。
    「莊子·天下」評論墨子之道說: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觳”字多被解為“儉薄、恐怖”等義,但從上述對“南”字和“𣪊”字的解析來看,恐怕“尖刻”更為準確吧,即便解成“僵硬、死板”等義,似乎也比原來通行的解釋更為合理。
  • 需役散人    评论“”字网页    2020-03-09 21:51:41来自PC端
    依愚陋看來,除了他們倆本身的三類義項外,似乎是在訴說:樹木/樹枝孕育生發的程度-已經可做殳之長長的木柄;樹木/樹枝長粗變硬的程度-已經可以承受殳之擊打。𣪊字並不常用,可以看看辭書中的留下的主要義項,不外乎:擊打;外皮堅硬;堅固;嘔吐(由“妊”之孕育生發意引申。凡是由此義項引申生出的義項,都是很難用“樂器”來解釋的)。而由“𣪊”字構成的字有很多,如𣫠、𣫂、彀、殼、嗀、榖、觳等等,皆由新構件義項加上“𣪊”字的某些義項構成。限於篇幅,就不一一詳述了,本站收集的其中幾個字的解釋,可以說都是有問題的。
  • 需役散人    评论“”字网页    2020-03-09 21:51:10来自PC端
    金文的“南”字,也許確實不是什麼“巿+𢆉”,而是在甲文“南”字下面的樹幹或母枝內加了一個“丫”,表示樹幹或母枝日漸粗壯,正在孕育著嫩枝,和上面正在生長的新枝,正好構成一幅枝繁葉茂、生機盎然的夏日景象。
    好啦,現在可以試著往回走了。從甲骨文來看,𣪊=南+殳。前文已述,南=任,任有兩義:一是孕育生發(此義後由“姙”、“妊”取代);二是長粗變硬,即任的“擔荷”之義。殳,手持杸/殳(一種帶有長長的木柄的工具或兵器)。怪不得有些人將“南”視為樂器呢,可能或多或少受了這個字的影響吧。那這倆傢伙湊一起,到底什麼意思呢?
  • 需役散人    评论“”字网页    2020-03-09 21:48:59来自PC端
    “南”字現僅存“方位”相關義項,而其甲文、金文字型與“方位”難以直接掛鉤,導致其造字意象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樂器”說暫為主流,如鈴、鐘、鼓或不同材質的打擊樂器等等,以其當時流行的地區或樂隊所處的位置,漸漸承當“方位”義項,而本義盡廢。非主流的說法還有模具、夯架、梯子、水井、土坡、指南車等等。通則通矣,或不確切,理由有三:一是由於華夏文字筆畫和結構的原因,很多字如用、甬、周等,都易被聯想成鐘一類的樂器,樂器何其多也。二是由“樂器”過度到“方位”似乎過于牽強了點吧。三是許君及諸多文字訓詁大家的意見,直接被無視的感覺呢。既然大家都這麼積極踴躍,那愚陋也來湊湊熱鬧吧。
  • 小悟    评论“”字网页    2019-08-20 14:03:59
    东南西北,这四个字与黄帝造的指南车有关系。南,看甲骨文的样子,下面是指南车车体,上面是指南小人,小人正面朝向的方位就是南。北,北者背也,指南车上小人的背面就是北。东和西,将指南车的车把和小人的朝向放一致时,车轮的轴所指的方向就是东和西。
  • 蛐蛐    评论“”字网页    2019-08-02 17:18:42
    楷书的南字与宝泉峡谷的观点不谋而合。南字里面的部件“丫”表示口朝上的铙,上边一横画表示击铙的槌,下边一横画表示置铙的器座或者拿铙的手。外面的部件“十”,竖画表示鐘柄,横画表示悬鐘的绳子。“冂”表示口朝下内部中空的鐘体。由铙演变成的鐘应是柄朝上,口朝下的打击乐器编鐘。楷书的南字形象地反映了铙器形小,鐘器形大。鐘里面可以装得下铙的实际情况。南与男读音相同,或许因为悬铙为鐘的稚童为男孩而得名。
  •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747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2 14: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