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汉 |
字源 | “汉”的字头图解国家通用规范一级字(第 311)字形图解图片 汉 造字法:会义 解字参考: 水 黄 难 馑 艰 “汉”的拼音和发音口型h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舌根抬高,接近软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àn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先发a的音,然后舌尖逐渐抬起,顶住上牙床发n的音。 “汉”的同族字表地部 地理篇 水族(水族共计431字)上一字头:江 下一字头:湖
“汉”的字形演变“汉”的字源解说,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疑为对金文“黄”的误写。漢,金文(水,河流)(黄,黄帝),表示黄帝之水,即黄帝统治区域的界河。有的金文误将“黄”写成“”(即“難”或“熯”)。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堇”。籀文以“火”代替金文字形中的“”(即“熯”),并加“或”(即“域”,领地),强调汉水是中原黄帝政权的“疆界”。约4000多年前黄帝统一中原,控制范围东起今山东,西至今甘肃、陕西,北抵今内蒙,南达今两湖地区,汉水为黄帝领地的西边界河;西北民族遂以汉水(黄帝的界河)代称黄帝统治下的中原民族。造字本义:名词,长江最大支流,为远古黄帝领地的西边界河。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堇”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汉”,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又”。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漢,漾也。東爲滄浪水。从水,難省聲。㵄,古文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汉,漾河。东段被称作“沧浪水”。字形采用“水”作边旁,有所省略的“难”是声旁。㵄,这是籀文写法的“汉”字。 “汉”的字义引申“汉”的词汇分类①本义,名词:长江最大支流,为黄帝领地的西边界河。 汉江 汉水 汉白玉 / 河汉 江汉 霄汉 银汉 河汉平原 汉,汉水也。上流曰漾。——《说文 • 水部》 嶓冢导漾东流为汉。——《书 • 禹贡》 徐偃王处汉东。——《韩非子 • 五蠹》 达于汉阴。——《列子 • 汤问》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三国 • 曹操《观沧海》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唐 • 李白《月下独酌》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宋 • 秦观《鹊桥仙》 收众汉南。——《资治通鉴》 ②名词:古代西北民族对黄帝统治下的中原民族的称呼。 汉奸 汉民 汉人 汉族 汉文 汉语 汉字 汉学 汉剧 ③名词:古代西北民族对中原男子的称呼。 汉子 / 家汉 野汉 好汉 壮汉 老汉 彪形大汉 一个好汉三个帮 匈奴留汉使。——《汉书 • 李广苏建传》 何物汉子,我与官,不肯就!——《北齐书 • 魏兰根传》 你这汉子,甚不通变。我方才这般与你说了,你还不省?——《西游记》 ④名词:公元前202年刘邦在中原开创的王朝。 汉朝 汉代 汉室 / 东汉 后汉 西汉 汉室之隆。——诸葛亮《出师表》 不知有汉。——晋 • 陶渊明《桃花源记》 汉室倾颓。——《三国志 • 诸葛亮传》 汉主不以为疑。——南朝梁 •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汉家山东二百州。——唐 • 杜甫《兵车行》 为汉家除残去秽。——《资治通鉴》 其实汉贼。——《资治通鉴》 站长 回复 维以不永伤 2020-02-21 09:55:18来自PC端 感谢网友“维以不永伤”分享!西周金石上的铭文,只能说明“用字”情况,不能证明“造字”情况,实际上我们只能通过古代的用字情况,去推测造字情况。 关于“汉水”是“黄水”的观点,您的推论虽然有些曲折,目前难以确证,但我个人还是觉得很有意义。 赠送积分90分。 站长 回复 维以不永伤 2020-02-23 03:03:33来自PC端 感谢网友“维以不永伤”观点分享!是的,相比“汉水是难水”、“汉水是黄帝领地界河”的观点,“汉水是黄水”的观点,确实既朴素,也更合理。不过,“汉水是黄河”的观点,也面临与“禾是粟”一样的论证困境。希望能得到古地质学的确切依据。 本站已在逻辑上接受您的观点,需要一段时间冷处理,并将“汉”列入悬赏字表。“汉”的字源解说一旦依您的观点修改,您将得到1000元以上的奖金。 农业与汉字 回复 维以不永伤 2020-05-04 17:59:58来自PC端 翻了一下汉江的介绍,它发源于秦岭之南,然后入湖北,那里是不可能为黄色。即使西汉水是黄色,到了东汉水的时候它也变色了。因为南部降水量更大,水量一定会改变颜色。再加上当时植被比现在好得多,所以是黄水的可能性不大(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因为现在的长江水就是黄的,需要更多资料证明)。因此汉水就是难水的可能性最大。因为水量大,而且经过山区,所以特别艰难。所以汉,应该有难与大两个意思。黄如果理解为被箭射中而张口大叫的话,汉水就是潢水,也就是难水。 南瓜丶 回复 维以不永伤 2020-04-07 20:35:09来自PC端 根据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商周时期平均温度要比现在高2-3度,有论文推测彼时洞庭湖不是湖,是横跨湖江汉平原的大片沼泽湖泊群即云梦泽,旱季是沼泽群径流,雨季是湖泊群河网,且楚地城市、墓群基本上都处于今天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区亦可证明,如商代盘龙城、周代熊家冢等,楚国国都郢恰好处于长江进入云梦泽处的丘陵区边缘,而关中地区也较今天更温暖湿润,汉水出秦岭山系以后汇入云梦泽,所以不存在东汉水 南瓜丶 回复 南瓜丶 2020-04-09 07:05:16来自PC端 额,查资料不太到位,应该是,西汉水是古汉水上游,东汉水是中下游,穿越秦巴山系,汇入云梦泽 南瓜丶 评论“汉”字网页 2020-04-09 06:56:49来自PC端 汉右部应当是堇或者黄,堇黄二字应当类比于末本、上下,是指示字。堇意为咽喉或咽喉肿大哽噎,艰指因咽喉肿大不能食或哽噎,难指咽喉哽噎之形似鸟喉,叹指咽喉吐气发声,凡从堇的字都有艰难梗阻咽喉之意,其他如谨觐馑等。与堇对应,黄指腹部肿大壅蔽,也用来命名药草大黄、黄芩、黄连、黄檗(主治腹中胀满等疾病)、黄色(大黄黄檗等用作染料),故又有中部之意,其他从黄的字都有腹中梗阻之意如横簧。"汉"字是个相对后起的合体字,意为像咽喉肿大一样的河流(上游膨胀出小的盆地下游穿越山谷,从堇)或指像腹部膨胀的河流(上游狭窄多山下游开阔,从黄),个人觉得前者形容汉中较合理,但上下游不好定论,二者都可以解释为关卡处的河流 农业与汉字 评论“汉”字网页 2020-03-07 10:45:19来自PC端 有没有历史与气象专业的网友,来明确一下历史上汉水是不是自然灾害非常严重,经常暴发洪水。如果是,汉水就是难水就能得到初步证实。 大作式 评论“汉”字网页 2019-09-12 10:44:53 汉这个字原本刻在甲骨上或者石头上,左边更像是黄帝部落的图腾龙,后来刻在青铜时代的铭文时候,大概当时盛行提炼金属,更关注火的巨大作用,龙被换成火字偏旁,火代表了更核心的文明符号,等到进入铁器时代,春秋战国直到秦汉时期,农业开始发力,铁刀竹简刻字,火与金的巨大进步逐渐被人族的追求文明富足所压倒,天下民心厌倦了不断战争,不断死人,甚至厌倦了百家争鸣,鬼谷子的几个徒弟纵横天下,却始终鸡飞狗跳,乱中添乱,人民厌战,生活暗无天日,没有明天!人心思变,渴求统一,秦王有意无意顺应了民心,最终三世积蓄实力,统一七国,统一度量衡,罢黜天下兵器与百家学问,此时的汉的偏旁又由火变为了代表智慧与温和稳定富足与生机的水字,秦王却开始一心寻仙问道,求长生却二世而亡,最终被刘邦的汉替代!汉这个字也就稳定下来,代表了疆域稳定富足的统一汉族为主体的国家,进入毛笔纸张时代,直至简体字的电脑光电印刷时代。 水準 评论“汉”字网页 2019-08-09 17:00:32 難省聲 大寒凝海 评论“汉”字网页 2019-07-31 23:20:00 西周前期时候楚人还没学会书写文字,所以如何称呼汉水不得而知了,这时候有文化的周人过来武装巡视,是为周昭王伐楚,一共三次,楚人都没敢正面刚,但周人三次都在汉水上吃了苦头,直到最后一次把周王直接给在汉水淹死掉,太丢人了,史书上都不大愿意提这事,这事留给历史上最大的印迹,也是当时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那条北方人没见识过的大水,太特么宽了,又深又急,巡视一路就数这个水难过,连王都蒙难了,就叫难水吧,滩,后来省略右边都写成汉水,楚人也跟着学,不想那么多跟着写就是了,其实应该是楚人的家乡水,濋。 上青云 评论“汉”字网页 2018-11-10 10:57:38 大水、洪水才呈现黄色,汉即大的意思。从难、艰字的繁体字来看都跟黄有关,可侧证黄即洪即苦难。 国士无双 评论“汉”字网页 2018-04-03 19:24:51 以沿岸人民使用火为显著特征的河流 山易藏 评论“汉”字网页 2018-01-13 10:11:36 管理员,再看了一遍您的解释。真心觉得汉的本意是极为大的水。即合江之水。江就是大河的意思。合大河合在一起的水,那是极大的了。所以汉之本意应当是大水。而这个大水之地所在的地方,可能是政治犯流放之地。汉的金文是一个指示地点的会意字。在确定了汉有大的含义之后,汉族、汉子这些字就非常好解释了。刘邦用汉,也一定是大的意思。天邦大国对吧 山易藏 评论“汉”字网页 2018-01-13 09:48:48 管理员您说的汉子由刘汉而来貌似不正确。观《字刻图说》汉被放和湖、淮、泗这些字一起教授。汉的简单注解就是合江之大水也。又俗称男子曰汉子。可见,汉之本意为极为大的河,是几条河汇合在一起。古人讲阴阳,这样大的水合在一起为汉。所以成年男子称为汉子。取其大之意。况且大本身就有成年男人的意思。汉族也是取汉之汇合庞大之意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747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漢”在西周右半边从黄应该是确定无疑的,我觉得朴素理解就好了:那个时候西汉水与汉水尚未断开,中原人所见到的汉水就是西汉水,西汉水穿黄土高原而过,水色黄浊(站长不妨翻看些西汉水的照片),所以从水从黄。那个时候的黄河仍叫“河水”,所以“潢水”这种称号可以让给别的河流。猜测后来黄河夺走了“黄”的称号,后人便根据汉水水流湍急、难以横渡的特点造了从水从难的新字。
哪怕根据古代的用字情况,黄帝之说也不可信,现在普遍认为黄帝的传说产生于秦汉之间,我不是不相信“黄帝”是我们的祖先,只是不确信他是不是真的叫黄帝。而且所谓黄帝领域的边界这种东西,只对另一边的人才有意义,对于中原人,所有人的水都是“黄帝”之水,何必单指一个汉水?更何况黄帝只是华夏部落的一个首领罢了,除非你能证明黄帝其人与这条发生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否则为何不叫华水、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