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蛊 |
字源 | “蛊”的字头图解国家通用规范二级字(第 4836)字形图解图片 蛊 造字法:会义 解字参考: 虫 皿 它 蛇 “蛊”的拼音和发音口型g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舌根前部抵住软腭阻碍气流,让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爆发成音。 ǔ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唇拢圆,突出成小孔,舌面后部隆起,声带颤动。 “蛊”的同族字表地部 动物篇 虫族(虫族共计154字)上一字头:融 下一字头:蚩
“蛊”的字形演变![]() “蛊”的字源解说虫,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蛇或微小爬行动物。蛊,甲骨文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蠱,腹中蟲也。《春秋傳》曰:“皿蟲爲蠱。”“晦淫之所生也。”臬桀死之鬼亦爲蠱。从蟲从皿。皿,物之用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蛊,肚子里的虫,蛔虫。《春秋传》上说:“‘皿’上加‘虫’为‘蛊’。”肚子里的蛊毒,是“淫乱产生的恶果。”传说砍头、悬吊、分肢而死的鬼,也会变成“蛊”。字形采用“蟲、皿”会义。皿,表示物用。 “蛊”的字义引申![]() “蛊”的词汇分类①本义,名词:工培养以侵入人体噬杀人的毒虫。 本义只见于古文 剪氏掌除毒物,以攻禜攻之,以莾草熏之,凡庶蛊之事。——《周礼 • 秋官 • 剪氏》 剡县有一家事蛊,人噉其食饮,无不吐血死。——晋 • 陶潜《续搜神记》 含沙射流影,吹蛊痛行晖。——《文选 • 鲍照 • 苦热行》 江南数郡,有畜蛊者,主人行之以杀人,行食饮中,人不觉也。其家绝灭者,则飞游妄走,中之则毙。——南朝 • 梁 • 顾野王《舆地志》 时沛郡相县唐赐往比村朱起母彭家饮酒还,因得病,吐蛊虫十余枚。——《宋书 • 顾觊之传》 ②名词:侵入谷物内部噬食种子的害虫。 该义项只见于古文 康谓之蛊。——《尔雅 • 释器》 蛊,谷久积变为飞虫也。——《玉篇 • 虫部》 于文,皿虫为蛊。谷之飞亦为蛊。——《左传 • 昭公元年》 晋末,荆州久雨,粟化为蛊虫害人。——南朝 • 梁 • 任昉《述异记》 ③名词:施咒害人的巫术偶象或道具。 该义项只见于古文 道侯韩说、使者江充等掘蛊太子宫。——《汉书 • 武帝纪》 因诬言欲作蛊道祝诅,以菟为厌胜之术。——《后汉书 • 清何王庆传》 ④动词:邪恶地进入并利用他人的灵魂。 该义项只见于古文(蛊惑 蛊毒 魇蛊 蛊术 蛊症 蛊惑人心 干父之蛊 巫蛊之祸 水蛊病 病民蛊国) 蛊,媚也。——《集韵 • 马韵》 蛊,疑也。——《尔雅 • 释诂》 蛊,惑也。——《玉篇 • 虫部》 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左传 • 庄公二十八年》 孔丘盛容修饰以蛊世,弦歌鼓舞以聚徒。——《墨子 • 非儒下》 挟邪作蛊,于是不售。——《文选 • 张衡 • 西京赋》 而滥求租税,糜费产业,蛊惑士女。——汉 • 刘勰《灭惑论》 咸姣丽以蛊媚兮,增嫮眼而蛾眉。——《后汉书 • 张衡传》 敢蛊人及教令者,弃市。——《贼律》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747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