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知 |
字源 | “知”的字头图解国家通用规范一级字(第 1122)字形图解图片 知 造字法:会义 解字参考: 口 矢 干 于 智 识 “知”的拼音和发音口型zh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有较弱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ī 的发音要领:舌尖后不圆唇元音。发音时,舌尖上翘,靠近硬腭前部,气流经过狭窄的通路,但不发生摩擦,双唇平展。只能和声母“zh、ch、sh、r”相拼。 “知”的同族字表人部 人体篇 口族(口族共计381字)上一字头:嗜 下一字头:哲
“知”的字形演变“知”的字源解说“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口,谈论)(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去“干”,简化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知”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有战略”消失后,金文再加“曰”(说,传授)另造“智”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知,詞也。从口,从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知,表达了解、明白时的措词。字形采用“口、矢”会义。 “知”的字义引申“知”的词汇分类①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 本义只见于古文 識,知也。——《说文 • 言部》 智,或作知。——《集韵 • 寘韵》 ②名词:名词:经验,常识,真理。 / 求知 无知 新知 真知灼见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论语 • 子罕》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 养生主》 闻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管子》 草木有生而无知。——《荀子 • 王制》 绝宾客之知。——汉 • 司马迁《报任安书》 死而有知,有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唐 • 韩愈《祭十二郎文》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李商隐《凉思》 ③动词:了解,懂得,通晓,明白,能体会。 知耻 知错 知羞 知道 知觉 知识 知悉 知晓 知了 知交 知心 知音 知友 知名 知命 知青 知底 知情 知趣 知足 知法犯法 知根知底 知己知彼 知书达理 知无不言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不可谓知类。——《墨子 • 公输》 (君主)又损其生以资天下之人,而终不自知。——《吕氏春秋 • 情欲》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 • 九歌》 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史记 • 李将军列传》 今得遣归,既不知道,不能独行,为我得一伴否?——晋 • 干宝《搜神记》 人非生而知之者。——唐 • 韩愈《师说》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己。——唐 • 高适《别董大》 ④动词:管理,主持。 该义项只见于古文(知府 知县 知政 知州 知事)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国语 • 越语上》 宁夏知府。——唐 • 高适《别董大》 ⑤形容词:聪明的,有战略的,觉悟的。 该义项后由“智”代替 见险而能止,知矣哉!——《易 • 蹇》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荀子 • 王制》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747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