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而 |
字源 | “而”的字头图解国家通用规范一级字(第 392)字形图解图片 而 造字法:会义 解字参考: 页 面 口 彡 须 耐 “而”的拼音和发音口型的发音要领:无 ér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舌位居中发e的音,然后舌尖向硬腭卷起,两个字母同时发音。 “而”的同族字表人部 人体篇 页族(页族共计125字)上一字头:发 下一字头:䫉
“而”的字形演变“而”的字源解说“而”是“耏”的本字。而,甲骨文(口,嘴巴)(下垂的须发),表示垂在下巴的长须。简体甲骨文把“口”形简化成下唇的形状。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下巴形状简化成一横,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须束写成。有的金文有所变形,误将独体字拆写成上下两部分。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下巴上的胡须。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当“而”的“胡须”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彡”(毛发)另造“耏”代替。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同样,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而,頰毛也。象毛之形。《周禮》曰:“作其鱗之而。”凡而之屬皆从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而,脸颊上的络腮胡子。字形像毛发之形。《周礼》上有句子说,“振作起它的麟和脸颊上的毛”。所有与而相关的字,都采用“而”作边旁。 “而”的字义引申“而”的词汇分类①本义,名词:胡须。 本义只见于古文 而,颊毛也。——《说文》 ②代词:你,你的。 只见于古文 予岂不知而作。——《诗 • 大雅 • 桑柔》 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 • 徐无鬼》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 • 吴语》 夫妻,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 《左传 • 定公十四年》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 • 昭公二十年》 ③连词:表示并列、因果、转折、承接、修饰等关系。 而且 而今 而立之年 / 然而 愤愤而死 三十而立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 • 柳宗元《捕蛇者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 • 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 劝学》 吾恂恂而起。——唐 • 柳宗元《捕蛇者说》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747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