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著 |
字源 | “著”的字头图解国家通用规范一级字(第 2198)字形图解图片 著 造字法:会义 解字参考: 箸 着 者 “著”的拼音和发音口型zh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有较弱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ù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唇拢圆,突出成小孔,舌面后部隆起,声带颤动。 “著”的同族字表地部 植物篇 竹族(竹族共计153字)上一字头:箸 下一字头:着
“著”的字形演变“著”的字源解说“箸”是“著”和“着”的本字。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煮”的省略,表示煮熟的食物。箸,金文(竹,借代竹制餐具)(者,即“煮”,代表熟食),表示将竹制餐具插在熟食上。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者”写成。籀文写成象形字,字形像两根筷子。有的籀文用“力”(使劲)代替“者”(煮熟),表示手指将筷子用力夹紧,以夹取食物。造字本义:动词,古人在宰牲或祭祀的日子,将筷子插在煮熟的猪头或其它兽头上,以示敬请祖先和神灵钦享他们虔诚的供献。直到今天,许多地方仍然保留着这一传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箸”引申出形容词“突出、显著”后,后人用“草字头”的“著”代替“竹字头”的“箸”;当“著”的引申义动词“穿着”消失后,后人又用变形的俗体字“着”代替“著”。古人常常用随手可得的筷子在桌上或地上标示、写字,因此“箸”有“撰写”的引申义,后由“著”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箸,饭攲也。从竹,者声。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箸,吃饭时用来夹菜的筷子。字形采用“竹”作边旁,采用“者”作声旁。 “著”的字义引申“著”的词汇分类①本义,动词:将筷子插在煮熟的香肉上,敬请祖先神灵钦享。 本义消失 ②名词:筷子,两根细竹棍并用、以延伸和代替手指来夹取食物的中国传统餐具。 该义项只见于古文 以箸取物曰攲。——《通俗文》 箸,……(竹 夹)也。饭具也。——《玉篇 • 竹部》 汉王方食……张良对曰:“臣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史记 • 留侯世家》 何必怀故乡,下箸厌雁鹜。——宋 • 陆游《野饭》 分明军令,杯前借箸题筹。——明 • 汤显祖《牡丹亭 • 闹宴》 众媳妇另行擦桌整果,更杯洗箸,陈设一番。——《红楼梦》第七十六回 ③动词:标示,写作,撰写,撰述。 著称 著名 著录 著述 著写 著作 著者 著作权 著作等身 / 编著 合著 译著 撰著 土著(有当地 历史记录的人) 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仆诚已著此书。——汉 • 司马迁《报任安书》 著《灵宪》。——《后汉书 • 张衡传》 著书之日。——唐 • 柳宗元《柳河东集》 携所著书。——清 • 梁启超《谭嗣同传》 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清 • 梁启超《谭嗣同传》 ④名词:写作成果,文章,作品。 / 大著 巨著 名著 新著 原著 论著 专著 鸿篇巨著 ⑤动词:突出,显出,显示,显明(后由“著” zhù 和“着” zhuó 代替)。 / 显著 昭著 卓著 成效卓著 见微知著 著,明也。——《小尔雅》 其不善而著其善。——《礼记 • 大学》 诚则形,形则著。——《礼记 • 中庸》 名著而男女有别。——《礼记 • 大传》 著不息者,天也。——《礼记 • 乐记》 而日月之名久著于天地。——《韩非子 • 功名》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韩非子 • 外储说右上》 此臣素著狂直于也。——《汉书 • 朱云传》 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 • 诸葛亮传》 以著其洁。——唐 • 柳宗元《柳河东集》 王氏门强,汝兄弟尚幼,不欲使此声著。——《世说新语 • 仇隙》 最著者二。——清 •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747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