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诺 |
字源 | “诺”的字头图解国家通用规范一级字(第 2111)字形图解图片 诺 造字法:会义 解字参考: 言 若 喏 许 “诺”的拼音和发音口型n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气流从鼻腔通过,同时冲开舌尖的阻碍,声带颤动。 uò 的发音要领:由u到o,介音u轻短,表示舌位滑动的起点,o清晰响亮。 “诺”的同族字表人部 人体篇 舌族(舌族共计232字)上一字头:许 下一字头:誓
“诺”的字形演变“诺”的字源解说“”是“若”的本字;“若”是“喏”的本字;而“諾”是“喏”的异体字。,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头发飘扬的人,举起两臂理顺长发,其中一只手拿着理发的工具,表示女子柔顺、顺从的性格特征。有的甲骨文将柔顺飘扬的头发形象写成“屮”状的,省去手上的理发工具,将简化成。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加“口”,写成会义字:(,整理长发的柔顺女子)(口,应答),表示女子顺从应答。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表示长发的“屮”写成“艸”,将金文字形中的双手简化一只手“又”,字形面目全非。当“若”的“顺从答应”本义消失后,篆文异体字再加“言”另造“諾”代替,强调说话答应。造字本义:动词,顺从答应,用言语明确表示愿意按对方的诉求行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简体楷书“诺”,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古籍多以“喏”或“諾”代替“若”表示“顺从应答”的本义。现代汉语中常“许诺”并用,“许”表示同意、赞成,给予对方做某事的权力;“诺”表示接受、顺从,愿意按照对方的诉求去做某事。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諾,也。从言,若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诺,表示应答的声音。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若”作声旁。 “诺”的字义引申“诺”的词汇分类①本义,动词:顺从答应按对方的诉求行事。 唯唯诺诺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第六十三章 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荀子 • 王霸》 剂貌辨答曰:“敬诺。”——《吕氏春秋 • 知士》 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阳宗资主画诺。——《后汉书 • 党锢传序》 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史记 • 季布乐布列传》 一以文书委付两椽……两椽所置,事入诺出。——《三国志 • 吴志 • 黄盖传》 (锋)五岁,高帝使学凤尾诺。——《南史 • 江夏王锋传》 是谁画诺谁传诏,一纸明贻万国羞。——清 • 黄遵宪《述闻》 ②拟声词:“喏”,表示顺从应答。 诺言 / 承诺 许诺 允诺 轻诺 重诺 一诺千金 诺,吾将仕矣。——《论语 • 阳货》 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战国策 • 赵策四》 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战国策 • 齐策四》 父如无诺,先生如无诺 ,唯而起。——《礼记 • 曲礼上》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747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