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rén仁)如鄰切

說文:“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此籀文,象臂脛之形。凡人之屬皆从人。”

【釋形】

人,甲骨文,象人側面站立只見一隻胳膊之形,金文亦同。

【釋義】

(一)民人。:“命女(汝)成周里人眔者矦(諸侯)大亞。”禮記·禮運:“~者,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令,五行之秀气也。”

(二)族人。部族奴隸。井侯簋:“(、匄)井(邢)侯服。易(賜)臣三品:州人、人、(墉)人。”臣三品,就是三個品種的“臣”,也就是州人、人、墉人等三個部族的人。

(三)稱“臣”之奴隸。供賦之臣、勞役之民。兮甲盤:“淮尸(夷)舊(帛)晦(賄)人,母(毋)敢不出其(帛)、其責(積)。其進人,其貯,母(毋)敢不卽(次)、卽(市)。”帛賄人,作“(帛)晦(賄)臣。”貢賦之臣旣要貢納幣帛、積儲,更要提供服役者,卽所謂“進人”。“進人”要送到軍次(卽軍隊駐防地),可知其服役者是由軍隊監督的勞役。

(四)單位詞,指人的數目量詞。小盂鼎:“孚(俘)人萬三千八十一人。”叔德簋:“王匜弔(叔)値(德)臣十人,貝十朋、羊百。”

(五)身份之別,“邑人”“奠人”之別。:“王乎(呼)乍(作)冊尹令(命)師足師俗(司)邑人,隹(唯、與)小臣、善夫、守□、官犬、眔奠(甸)人、善夫、官守友。”西周史第三編·五章:西周春秋的鄉遂制度中云:“周禮天子直接統治的王畿,劃分為‘國’和‘野’兩大區域……‘郊’的得名,就是由于它是‘國’和‘野’的交接之處。”“在‘國’以外和‘郊’以內,分設‘六鄉’,這就是鄉遂制度的‘鄉’(亦為郊)。”“在‘郊’以外,有相當距離的周圍地區叫‘野’。在‘郊’以外和‘野’以內,分設有‘六遂’,這就是鄉遂制度的‘遂’。”“‘鄉’和‘遂’,不僅所居地區有‘國’和‘野’的區別,而且居民的身份亦有不同。在周禮中,‘鄉’和‘遂’的居民雖然都可以統稱為‘民’,但是‘六遂’的居民有個特殊的稱呼,叫‘甿’‘氓’或‘野民’‘野人’;‘六鄉’的居民則稱為‘國人’。”(參見周禮·遂人載)

又云:“的‘邑人’和‘奠人’,職掌有‘邑’與‘甸’之別,亦卽‘國’與‘野’之別。‘邑人’當卽相當于周禮的鄉大夫,‘奠人’當卽相當于周禮中的遂人。由此可知,西周確實存在著鄉遂制度。但是西周的‘邑人’和‘奠人’都屬‘師氏’掌管,這是和周禮不同的……這是因為郊外的‘甸’是徵發力役和物產的對象,可以從中徵發軍隊所需的力役和物資。”

(六)時代最高統治者自稱“人”者,猶言“君王”“上帝”,謂“一人”“余一人”“予一人”。卜辭:“貞:其于一人禍。”(續補八一九)銘文亦沿襲人之稱。大盂鼎:“王曰:(夙)夕召我一人烝四方。”毛公鼎:“王若曰:余一人在立(位),弘唯乃智。”國語·周語:“湯誓曰:余一∽有罪,無以萬夫;萬夫有罪,在余一∽。”韋昭:“天子自稱曰余一人。”大戴禮記·本命:“天無二日,國無二君。”所言“一人”,“余一人”,卽言至尊無上的一個圣上神人,自恃為統治天下之神主。不過從文獻資料看,孔穎達尚書註解時說:“天子自稱一人,是為謙辭,自己是人中之一耳。臣下謂天子為一人,則是尊稱,言天下惟一人而已”。

(七)人名。降人繁簋:“降人(繁)乍(作)寶(簋)。”降人繁(絳)氏,名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9:58:51